第10章 劉備給的靈感(1 / 1)

劉備為什麼能得到各路諸侯的盛情款待呢?除了因為劉備及關張的勇武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信義著於四海”。

當初,劉備在許都之時,曹操為什麼要與劉備“出則同輿,入則同席”呢?除了因為劉備是漢室宗親,且有關張這兩個萬人敵之外,最重要的原因不就是借劉備名滿天下的賢名來安定人心嗎?

而劉昭如果能和劉備一樣名滿天下,那最後豈不是和劉備入川時一樣,帶路黨紛紛來投?

而傳播劉備信義和仁德之名的人是普通百姓嗎?是的,但也不全是,甚至,百姓的口口相傳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傳播途徑就是士人,畢竟這個時代的話語權和解釋權掌握在這群人的手裏。

北海相孔融,對,就是那個讓梨的孔融,孔子的第二十世孫。若非他曾經大力宣揚劉備的賢德和仁義,劉備的名聲應當不會那麼大。

想明白這一點之後,劉昭便開口問道:“伯苗,聽聞郡守龐羲好結交士人,不知在他府上可會舉辦詩會?”

“不錯,郡守好士,這是事實。吾也是他府上的賓客,但我既已決心效忠公子,自當前去請辭這賓客之位。至於詩會,也是常有的。而且這寒冬臘月,又正值年終歲尾,參加詩會的士人還更多一些。三日之後,在郡守府上便有一場詩會。”鄧芝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聞言,劉昭大喜,說道:“伯苗不要介懷,你留在郡守府當賓客,才能更好的幫我啊!三日之後的詩會,我與你同去!”

鄧芝愣住了,心想:“公子的筆跡我也看過,寫的字隻能說能看,甚至偶爾還會漏掉一些筆畫,難道這樣也能作詩?”

劉昭並不知道鄧芝是如何想的,自顧自的回屋睡覺了。

劉昭沒有劉備的劍術,也沒有那麼多的時間來慢慢積累賢名。但是,來自後世的他卻能夠以詩文揚名!多謝劉皇叔給的靈感!

三天的時間轉瞬即過,劉昭已經迫不及待的想去詩會上一展才華了。然而,天公不作美,就在這準備出發的清晨,當劉昭睜開朦朧的睡眼之時,卻發現窗外已是飛雪漫天。當然,這益州的雪自然不比北方,雪量要小一些,也沒有那般寒風呼嘯。

因路有積雪,所以,車馬慢了一些。

等到鄧芝和劉昭進入郡守府時,這會客的前廳之上已是酒香四溢,高朋滿座。

“伯苗,來遲也!”看到鄧芝進來,坐於主位的郡守龐羲,大笑道。龐羲,看起來十分慈祥,平易近人,但卻不乏武人的豪爽。

鄧芝拱手道:“郡守見諒,在下願自罰三杯!”

而當龐羲看到鄧芝身後的劉昭之後,眼神竟然有些恍惚,他覺得很想一個人,但一時間卻又想不起來。

“伯苗,身後為何人?”龐羲問道。

“此子乃是在下前幾日收的一名學生。”鄧芝按照劉昭囑托他的話回答道。

聞言,龐羲也不再多想,便示意鄧芝入座了。劉昭則緊跟在鄧芝身後。

“諸位,今日突遇大雪,今日詩會,不若就以雪為題可好?”龐羲朗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