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趙氏的憤怒(1 / 1)

這木匣充滿了古樸的氣息,在燭光的折射下,光澤感忽隱忽現。

劉昭的前世是一個21世紀的曆史專業研究生,就他的記憶來看,這木匣應當是由上好的檀香木製作而成。顯然,這並不應該是普通農家該有的物件。

這更加讓劉昭內心確信:母親趙氏一定來曆不凡。

而且從原主的記憶來看,十多年來他也從未見過這個木匣,這無不說明,這個木匣內一定藏著什麼秘密。這樣想著,劉昭對匣內放置著什麼物品更加好奇了。

不過,母親接下來的話卻讓劉昭哭笑不得。

“昭兒,如今你已經十六歲了。十五歲,乃是誌學之年。去歲本就該給你找個老師,為你答疑解惑,教授典籍。奈何你去年時常生病,昨日更是臥床昏迷不醒,無法治學。”

趙氏一邊說一邊用手撫摸著身前的木匣,眼神中仿佛充滿了追憶與不舍。

“而今你已醒來,看你這飯量,竟比尋常之時還要大了,想來再休息幾日,便可無恙。之後你便去將這木匣典當了換取錢幣,以充學費。”趙氏的語調中有著一絲決然,在看向劉昭之時,又有了一絲欣慰。

“本來還想著這木匣中有什麼珍奇寶物或者秘密,沒想到竟是要我去將這木匣典當了。”這突如其來的轉折,讓劉昭不禁有些失落。

東漢末年已出現了當鋪的雛形,當時叫做典或質。根據《劉虞傳》記載,當時劉虞奉命出征,攻打幽州,但是因為缺少錢財,便把皇帝的賞賜典當給了胡夷。

兒子的神色被趙氏看在了眼裏,不禁問道:“昭兒,你怎麼了?”

劉昭搖了搖頭,靈光一閃道:“母親,孩兒無事。隻是想到自董卓亂政以來,貨幣的信用已經大跌,何不將這木匣直接交於老師,也省的孩兒多跑一趟。”

本著能躺著就絕不多出力的原則,劉昭此時仿佛被懶羊羊附身了,就想著偷懶。

可令他沒想到的是,當趙氏聽到“董卓”這兩個字後,卻突然握緊了拳頭,咬牙切齒,連嘴唇仿佛都要咬破了。

而劉昭卻不明所以,他怎麼會知道趙氏是在為“董卓”而憤怒?他隻是覺得,母親是覺得自己太懶了,恨鐵不成鋼。

“母親莫要動怒,孩兒以後再也不敢偷懶了,過兩日便去將這木匣給典當了。”

聞言,趙氏不禁愕然,而後疼惜的看著無辜的兒子,柔聲說道:“昭兒,為娘並非因你而動怒,相反,你說的很對。我隻是氣惱董賊罷了。”

劉昭在聽到母親的解釋後,心中一鬆,可隨即他又想到,平民百姓厭惡董卓很正常,可母親的憤怒未免也太重了些吧?

劉昭試探著問道:“母親,我們的祖籍可是在關中或洛陽一帶?”

話音未落,趙氏大驚失色的問道:“昭兒,何出此言?”

趙氏的神色變化自然沒有逃過劉昭的眼睛,心中暗道“果然如此”。

隨後,他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緩緩說道:“昔日,董卓為避關東群雄之鋒芒,不顧群臣反對,遷都舊京長安,並火燒洛陽,搞的兩地百姓苦不堪言。還多次在兩京周圍劫掠,以致百姓流離失所。”

“孩兒觀母親口音與益州本地之人略有不同,又深恨董卓,故如此鬥膽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