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臘月初八。這一天被稱為臘日,是年終祭祀的節日。(此時還沒有臘八節的概念,臘八節始於魏晉南北朝)
而這一天,對於居住在益州巴西郡閬中縣的劉昭來說,卻還有另外一種意義。這一天是他十六歲的生日。(實際上是十五歲生日,但古人計齡往往要偏大一歲)
不過,命運之神卻跟他開了個玩笑。這一天,劉昭確實迎來了新的一歲,然而在他身體裏重生和蘇醒的卻是一個來自後世的靈魂。
“昭兒!我做了你一直想吃的燒雞,你快醒醒啊!”
聽到這帶有哭腔的柔聲呼喚,已經發燒昏迷了一整天的劉昭,緩緩睜開了自己的雙眼。
映入眼簾的則是一副蒼白憔悴的麵容,是哭紅的眼眶,是未幹的淚痕,是緩緩垂落的淚珠。
“或許,我的父母此時此刻也是同樣的悲痛欲絕吧。”劉昭身體內的後世靈魂在心中歎息道。
一股寒冷從心底散發開來,又如同被成千上萬個刀片割刺著,心中十分難受。
正當劉昭沉浸在自己的情緒中無法自拔時,耳邊又響起了一陣略帶驚喜的聲音。
“昭兒你終於醒了!太好了!”已經守護在床前一天一夜的婦人轉悲為喜道。
“不妨事的,我這隻是感冒罷了 。”劉昭柔聲回答道。看著眼前為了照顧自己而麵容憔悴的母親趙氏,劉昭內心十分感動。
而趙氏卻感到一絲疑惑,輕聲說道:“感冒是什麼?昭兒你剛剛蘇醒,神誌未清,郎中說你是風寒纏身,恐難以再見天日,而如今你能醒來,便是上天保佑啊!”
想到對於後世來說不算太嚴重的感冒,對漢末這個時代的人來說卻有可能是剝奪生命的絕症,劉昭便不再多說什麼。
同時,他也看到了在房屋中央的空地上擺放的祭祀物品,有香氣四溢的燒雞,也有一些稻米。這對於劉昭的家庭來說已是對上天最大的誠意了。
劉昭看向母親,帶有歉意的說道:“多謝母親,辛苦您在此為孩兒祈福了!”
趙氏微微頷首,滿臉欣慰的看著眼前這個十六歲的少年,在她的記憶裏,劉昭一直都很孝順懂事。
隨後,她將劉昭扶起,並把剛才還用來祭祀的燒雞與稻米端到劉昭身前。劉昭大病初醒,早已饑腸轆轆,三下五除二就將眼前的食物一掃而光了。
這一刻,曾經處於和平盛世的他,對“狼吞虎咽”這個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感同身受。
隨即,劉昭敏銳的意識到一個問題。雖說今天是年終祭祀的日子,自己也是把祭品拿來吃了,吃的好一點很正常。但是燒雞對身處亂世的平民百姓來說,還是太奢侈了。
而且,在劉昭的記憶裏,自他記事之日起,家庭的開支全靠母親一人靠織布支撐。最主要的是,在劉昭十五歲之前,母親趙氏還會在閑暇之時教劉昭讀書寫字。要知道,在漢末,認字的人可不多,更何況在這個重男輕女的時代。
另外,雖然母親也是益州口音,但與本土益州人的說話腔調還是略有不同。
這些不尋常的蛛絲馬跡,經過劉昭的推測與腦補,他得出了一個結論:母親原先極有可能是大家閨秀,後來因為戰亂,逃難到了相對安定的益州。
正當劉昭在自顧自的想著,並感歎自己的聰明才智時,母親趙氏抱著一個黑色木匣,放到了桌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