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動物——貝類與殼類動物

有許多動物生性害羞、不善交際。它們居住在我們的森林和水窪、海邊,除了尋覓比自己還大的食物為食之外,它們很少引起人們的注意。在這些動物當中便有軟體動物。人們往往將軟體動物與螃蟹、龍蝦等動物混為一談,並冠以“殼類動物”的名稱。不過還有極少數軟體動物根本沒有外殼,如通常被稱為“鼻涕蟲”的動物。除沙漠之外,世界上幾乎任何地方都有它們的蹤影,但是,由於它們不喜歡交際,因此,隻有相當銳利的眼睛才能發現它們。有些軟體動物隻在晚上才會爬出藏身之地,而幾乎所有美國品種的軟體動物都會在某種形式的偽裝下生存。

軟體動物可以很方便地分成三類:一類生活在淡水中,一類在大氣中呼吸並在幹地上生存,最後一類則隻在海裏生存。陸地上的貝殼類動物或蝸牛一般有螺旋狀的薄殼,以種類蔬菜為食,其中許多蝸牛還會產出狀似小珍珠的卵。它們的藏身之地或在樹葉背陽的一麵,或在其他潮濕的地方、枯樹的樹皮或樹樁底下,還可能在鬆動的石頭下麵。它們慢慢地向前爬行,其活動在雨後最為頻繁。有些較大的蝸牛直徑達到1~2英寸,相比之下,其他蝸牛體形越來越小,最小的蝸牛幾乎比針尖頭還小。在收集蝸牛時,小蝸牛可能因幹燥而死,而大個的蝸牛必須在沸水中浸泡方能殺死,此時,可以用一個彎曲狀大頭針製成的鉤子把它從水裏撈出來,以保證它的殼幹淨而完整。鼻涕蟲由於釋放出黏液,因此沒有什麼吸引人的地方,隻能將就著看看。有些能在加州發現的蝸牛品種大小如同一根較小的雪茄,但是生活在落基山脈東部那些州的蝸牛就要小一些,而且大部分都是從歐洲引進的。在這些州,蝸牛吃菜園裏的生菜等植物,給園主製造了不少麻煩。

許多淡水蝸牛都大量生活於小溪和池塘,而它們的近親——淡水蚌一般在淺水河流裏大量生存。它們的外殼經常美麗如珍珠,呈白色或紫色,有時還有褐色的外殼,上麵鑲有亮紫色的條紋。

淡水蝸牛主要有塘邊蝸牛;起泡蝸牛,這種蝸牛最顯著的特點是殼的螺旋方向是向左而不是向右;以及殼的螺旋方向為平麵旋轉的平旋殼蝸牛。所有這些淡水蝸牛都會產出小卵。卵包在一種透明的果凍狀物體裏。淡水蝸牛一般生活在百合浮在水麵的葉子或其他水生植物上,或者葉子和植物背麵爬行,而蚌類則或多或少把自己躲在泥裏,或者躺在溪底的碎石上。此外還有一種數量非常龐大的小雙殼貝,較大的達半英寸,也有的體形很小,這些貝類也非常喜歡藏身於泥,被人稱為“斯菲西留姆貝”或者“皮西迭姆貝”,而沒有“通用”的英文名稱,因為隻有四處搜尋它們的人才知道這種貝類的存在。

海邊的每個人都知道蚌類,有軟殼蛤、圓殼蛤和牡蠣,因為這些蚌類可以食用;但是也有數量極多的雙殼貝不那麼出名。在大西洋的水灣——切薩皮克灣的北部海岸,最出名的海螺是油螺,或叫沙蝸牛、“納提卡”,它們經常會在海灘上的蛤殼上鑽圓孔,以便吮吸其鄰居蛤類身上的汁液,而你可以在潮汐之間,在礁石上找到各種各樣數不清的玉黍螺(礁石蝸牛或“利托裏納”)。除帽貝之外,這些小船狀或拖鞋狀、有著錐形外殼的貝類都能在類似的地方找到,而且都以植物為食。總起來說,在海灘上和海岸上的水裏能找到數百種貝類,收集它們不僅能為你帶來很多好奇和樂趣,而且還有一個好處:去除貝肉之後,你不需要使用防腐劑就可以將貝殼精心保存起來。

魷魚、墨魚、章魚及其相關品種也是軟體動物,但是普通的收集人員很難得到它們,隻能想想圖個高興罷了。

爬行動物

通過爬行動物,我們可以對某種特定類別的脊椎動物或有脊椎動物有一定了解。總體而言,脊椎動物可以描述成有鱗甲或角狀防護盾牌,因為大多數脊椎動物都可以通過這種體外覆蓋物來辨別,就像通過有無毛發辨別是否哺乳動物,以及通過有無羽毛辨別是否鳥類一樣。千足蟲、蠍子、狼蛛等等動物雖然經常被人錯誤地當成爬行動物,但並不影響我們對該問題的討論。我們可以將現有的爬行動物分成相互獨立的4大類,即鱷魚類、龜類、蜥蜴類和蛇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