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國學(6)(2 / 3)

新文化運動後期,有激進派主張“全盤西化,廢除漢字”,趙元任深不以為然,他認為中國文字隻有形、音、義同時出現,才可表達文章意思。他之所以推廣拚音教學,並不是為了取代漢字,而是讓學者不再靠死記硬背。

為了闡明他的觀念,他還編了一個極“好玩兒”的單音故事,以說明語音和文字的相對獨立性,故事名為《施氏食獅史》,通篇隻有“shi”一個音:“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濕,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試食十獅屍。食時,始識十獅屍,實十石獅屍。試釋是事。”此文的意思是,一個詩人姓施,住在石室,喜歡吃獅子,發誓要吃十頭獅子。某次他到市場上真看見了十頭獅子,就拿著弓箭將其紛紛射死,然後將這些獅子的屍體運到石室內,因為室內潮濕,他就命令侍者將其擦拭幹淨,然後開始吃獅子。結果吃的時候發現,獅子的屍體居然變成了石頭。這段話如果隻聽其音,百分之百的人都會被弄得莫名其妙,甚至能用作給洋人考漢語八級。好事的英國人還真鄭重其事將該文收入了《大不列顛百科全書》。

趙元任還作了篇短文《嵇熙戲犀》:“西溪犀,喜嬉戲。嵇熙夕夕攜犀徙,嵇熙細細習洗犀。犀吸溪,戲襲熙。嵇熙嘻嘻希息戲。惜犀嘶嘶喜襲熙。”看文字意思不難理解,就是一個叫嵇熙的人,在西溪與犀牛洗澡逗樂子。倘若隻是靠聽,也猶如天書。

除了語言之外,趙元任還有過人的音樂天賦,母親擅昆曲,父親擅奏笛,他自幼便受到良好的音樂熏陶。在國外求學的時候,趙元任專攻過和聲學、作曲法,回國後,還為同時代的詩人譜曲:劉半農《教我如何不想她》,徐誌摩《海韻》,劉大白《賣布謠》,胡適《他》,陶行知《小先生歌》,施誼《西洋境歌》等。尤其是《教我如何不想她》,廣為流行,有個年輕朋友很想一睹歌詞作者的風采。

一天剛好劉半農到趙家小坐喝茶,而這位青年亦在座。趙元任夫婦即向年輕人介紹說:“這位就是《教我如何不想她》的詞作者。”年輕人大出意外,脫口而出說:“原來他是個老頭啊!”大家大笑不止,劉半農回家後,曾寫了一首打油詩:“教我如何不想她,請進門來喝杯茶,原來如此一老叟,教我如何再想他!”

因為對聲律相當敏銳,趙元任還練就了一手絕活,就是隨手取身邊的小東西作樂器。一次在清華的同樂會上,趙元任選了十多隻茶杯,然後敲打傾聽音調,七音調正後,就用茶杯奏出一首樂曲。還有一次遊西湖,在一家木魚店內,趙元任在每個木魚上敲一記,很快選出十幾個小木魚,以半音相間湊成一套樂器,然後帶回家給小孩子們玩。

幸福婚姻

趙元任的妻子楊步偉是中國首位留學歸來的女醫生,熱情爽朗,比趙還大三歲,兩人的婚禮堪稱為民國最新潮。

1921年6月2日,趙楊婚禮這天,二人先到中山公園當年定情的地方照了張照片,再向有關親友發了一份結婚通知書,通知書附照片一張,聲明概不收禮。下午,二人打電話將胡適和朱徵請到家中,由楊步偉親自掌勺,做了四碟四碗家常菜。趙元任拿出一張自製的結婚證書,請胡、朱做證人、簽字。為了合法化,還貼了四角錢印花稅。

趙元任和楊步偉的結婚通知書一共寄出四百份左右,通知書這樣說:“趙元任博士和楊步偉女士恭敬地對朋友們和親戚們送呈這件臨時的通知書,告訴諸位,他們兩個在這信未到之先,已經在民國十年6月1日下午3點鍾東經120度平均太陽標準時,在北京自主結婚。告訴諸位,他們結婚的證婚人:胡適之博士,朱徵女醫士。告訴諸位,因為要破除近來新舊界中俗陋的虛文和無謂的繁費的習氣,所以除底下兩個例外,賀禮一概不收,例外一,抽象的好意,例如表示於書信、詩文,或音樂等,由送禮者自創的非物質的賀禮。例外二,或由各位用自己的名義捐款給中國科學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