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險是創富者的樂園。凡是在商業領域成大業者,無一不是那些具有冒險精神的人。17世紀的荷蘭人,18世紀的英國人,19世紀的美國人,20世紀的德國和日本人,都是在冒險精神的驅動下,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財富奇跡。
在投資中也是如此。對於風險,大部分的人都避之唯恐不及,殊不知風險和收益是分不開的,完全避開了風險,就等於避開了可能得到的高回報。更何況,收益率的毫厘之差,會像滾雪球一樣,讓您不經意間,累積的財富和別人拉開了距離。
富貴險中求。或者很多人對此有深切感受。如今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想要在市場中尋找機會,更應該有點冒險精神。
哈佛崇尚冒險精神
哈佛的工商管理碩士,在美國的企業界比其他學科的博士都要吃香得多。哈佛商學院培養的是總經理人才。這一宗旨近一個世紀以來從未改變。哈佛之所以有非同凡響的影響,是因為學校抱著以培養總經理為己任這一堅定不移的宗旨,這就是哈佛的使命。哈佛的精神是什麼,哈佛精神就是總經理精神。其核心內容是:崇尚自由競爭和個人奮鬥;崇尚冒險和創業;鼓勵對事業的追求,強調生活的富有來自勤奮的工作;強調個人的能力、毅力、智慧和決心;注重理性分析;講求實際和辦事的成效;強調對企業的使命感和對社會的責任感。
世界石油大王保羅·格蒂天生是個冒險家,也是不盡職的父親、重婚者、吝嗇鬼和涉嫌同情納粹分子。他的一生,狂熱地追逐金錢,追逐女人……從人格方麵說,他決不是一個高尚的人,但就事業的成果而言,卻幾乎沒有人能與之相比。
保羅從小不愛讀書,父親很失望。他給兒子500美元:“這是給你打天下的本錢。兩年內,我每個月隻能給你100美元作生活費。”“我如果賺不到100萬美元,我永遠不回來!”保羅發誓地說。
不滿22歲的保羅?格蒂帶上簡單的行李,隻身前往俄克拉何馬的塔爾薩,開始了他的石油生涯。
塔爾薩當時被稱為“冒險家的樂園”,許多人來此挖掘石油,以求一夜暴富。當時,挖掘石油是一個很冒險的行業,你如果發現大油田就會馬上成為百萬富翁,假如接連打了幾口滴油不見的幹井就會傾家蕩產。這裏競爭相當激烈。他環顧四周,一切都很陌生,各式各樣的人都在那兒,都為了尋找石油而來。在那些粗魯的流浪漢和賭徒中,他是唯一帶著手表的人——其他人都帶槍。
當時一個已經賺足了錢的石油大王伯恩達吹噓道:“石油發財要靠運氣,除非他能聞出石油,即使在3000英尺以下也能聞得出來。”
保羅很不服氣,發現石油是要靠運氣,可運氣不是坐著等著就會上門的。
1915年冬季,保羅得知有一塊地皮要拍賣。每個人都盛傳其底下蘊藏者豐富的石油,保羅心動了,不過他並沒有喪失理智。他親自去現場進行了探測,決定要將這塊地拍賣下來。但是,公開拍賣勢必要麵臨一場殘酷的競爭,而保羅此時身上隻有500美元,無論如何這是無法與人抗衡的。
硬拚不行,保羅想出了一個注意。他開著車來到他存款的銀行,要求派代表替他喊價。他的遊說下,銀行的一位高級職員同意到時候和他前往。
公開拍賣開始了,銀行高級職員首先舉牌,引起在場的人一陣驚訝和騷動。一些向銀行借錢的人不作聲了,和銀行沒有借貸關係的人低聲議論:來者不善啊!最後,那個銀行職員——實際上是保羅隻以報價的三分之一的價錢(500美元)買下了這塊地皮的石油開采權。
保羅迅速雇人架設起鐵架和鑽井,鑽頭開始伸向地下。第二年,他的油井鑽出了石油。
保羅很幸運,他的冒險獲得回報。保羅說過,做生意足以考驗人的才智,並充滿了激情和冒險,而且好處多的幾乎使人無法想象和處理。當時,俄克拉荷馬的人都相信那塊叫做紅床的地區不可能有石油。地質學家、大石油公司的專家以及到處亂探油井的人都一致認為那個地區幹得一滴油都沒有。保羅卻有自己的看法。他深深覺得,這所謂的一致看法隻不過是迷信和瞎猜而已。當保羅知道他們在紅床地區所做的探測,根本就是在沒計劃、沒秩序的情況下進行的時,他的信心增強了。於是,他決心要冒一次大險,在那個地區租了一塊地,開始鑽探。不負辛勞,他果然開拓了一個新的產油地區。勇氣和眼光,使他獲得成功。
百萬富翁雖甘願冒險,但從不魯莽行事。冒風險就有失敗的可能,但堅持掌握一切有利因素,將能夠取得成功。
冒險,做他人不敢做的事
成功的人往往還敢於冒險,冒天下之大不韙,從而做到他人無法企及的事。如卡耐基所說:“對於有著失去一切的可能性的事業,投注一生的積蓄,那就是有勇無謀。雖然沒有經驗,心生不安,但向有新的可能性的工作挑戰,那才是有勇氣的行為。”
哈佛的很多學生都是貴族子弟,但是他們一點也不缺乏冒險精神,他們比其他人更能夠有勇氣麵對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