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一生理財計劃,建立家庭財富檔案實現個人財務自由(3)(2 / 2)

其次,計算養老金缺口。如果王先生60歲起開始退休,而且退休以後要保持現有的消費水平的話,兒子的出國留學計劃可能會有所影響。所以,從現在開始應該適當注意節約,增加儲蓄,以實現未來退休生活的平穩過渡。可以考慮購買一些終身給付型的年金產品,具體金額可以根據自身的繳費能力量力而行。

如果通脹是一場侵蝕我們的財富的戰爭,那贏得戰爭的最好、甚至是唯一的辦法不是在通脹期間囤貨追漲,而是在通脹前做好備戰的準備。

我們應該正確看待通脹危機,把防禦通脹作為明年理財的一個重要目標和方向。如果抱著提高生活質量的短期目標,盲目追求高風險產品,急功近利,效果可能會適得其反。

準備工作與理財目標之間,絕對不是平行的直線,我們要隨時為中間發生的不確定性因素早做準備。做到未雨綢繆,一些問題都能夠輕鬆得到化解。

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

不要奢求一夕致富,別把雞蛋全放在一個籃子裏。

有些保守的人,把錢都放在銀行裏生利息,認為這種做法最安全、且沒有風險。也有些人買黃金、珠寶寄存在保險櫃裏以防不測。這兩種人都是以絕對安全、有保障為第一標準,走極端保守的理財路線,或是說完全沒有理財觀念。也有些人對某種單一的投資工具有偏好,如房地產或股票,遂將所有資金投入,孤注一擲,急於求成。這種人若能獲利順遂也就罷了,但從市麵有好有壞、波動無常這一角度來說,憑靠一種投資工具的風險未免太大。

另外,還有部分投資人是走投機路線的,也就是專做熱門短期投資,今年或這段時期流行什麼,就一窩蜂地把資金投入。這種人有投資觀念,但因“賭性堅強”,寧願冒高風險,也不願紮實從事較低風險的投資。這類投機客往往希望“一夕致富”,若時機好也許能大賺其錢,但時機壞時亦不乏血本無歸、甚至傾家蕩產的“活生生”例子。

不管選擇哪種投資方式,上述幾種人都犯了理財上的大忌:急於求成,“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裏”,缺乏分散風險的意識。

隨著經濟的發展、工商業的發達和加入WTO後國際市場的打開,國人的投資渠道也愈來愈多,單一的投資工具已經不符國情民情,而且風險太大。於是,“投資組合”的觀念應運而生,目的是既為降低風險,同時也能平穩地創造財富。

目前的投資工具十分多樣化,最普遍采用的有銀行存款、股票、房地產、期貨、債券、黃金、共同基金、外幣存款、海外不動產、國外證券等,不僅種類繁多,名目亦分得很細,每種投資渠道下還有不同的操作方式,若不具備長期投資經驗或非專業人士,一般人不容易弄清楚。對於一般大眾來說,要對基本的投資工具有所了解,並且認清自己的投資偏好是傾向保守或具冒險精神,再來衡量自己的財務狀況,“量力而為”選擇較有興趣或較專精的幾種投資方式,搭配組合“以小博大”。投資組合的分配比例要依據個人能力、投資工具的特性及環境時局而靈活轉換。個性保守或閑錢不多者,組合不宜過於多樣複雜,短期獲利的投資比例要少;若個性積極、有衝勁且不怕冒險者,可視能力來增加高獲利性的投資比例。各種投資工具的特性,則通常依其獲利性、安全性和變現性(流通性)三個原則而定。例如,銀行存款的安全性最高,變現性也強,但獲利性相對較低;股票、期貨則具有高獲利性、變現性也佳但安全性低的特性;而房地產的變現能力低,但安全性高,獲利性(投資報酬率)則視地段及經濟景氣情況而有彈性。

配合大經濟環境和時局變化,一般來說,經濟不景氣、通貨膨脹明顯時,投資專家莫不鼓勵投資人增加變現性較高且安全性也不錯的投資比例,也就是投資策略宜修正為保守路線,維持固定而安全的投資獲利,靜觀其變,“忍而後動”。經濟回蘇、投資環境活絡時,則可適時提高獲利性佳的投資比例,也就是冒一點風險以期獲得高報酬率的投資。

了解投資工具的特性及運用手法時,搭配投資組合才是降低風險的“保全”做法。目前,約有八成的人仍選擇銀行存款的理財方式,這一方麵說明大眾仍以保守者為多;另一方麵也顯示,不管環境如何變化,投資組合中最保險的投資工具仍要占一定比例。理財專家認為,不要把所有資金都投入高風險的投資項目。“投資組合”乃是將資金分散至各種投資項目中,而非在同一種投資中進行組合。有些人在股票裏玩組合,或是把各種共同基金組合搭配,其實質上仍然是“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的做法,故依舊是不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