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解讀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
對於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的解讀,應該從下往上,很多人會有誤解,以為越頂端才是最重要的。其實,越是下麵,越是基礎的部分才最重要,這就像一座寶塔想要穩固,一定要把塔基鞏固好一樣。
1.每天到底喝多少水
在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中,指出一個人每天至少喝1200毫升,相當於6個一次性杯子的水。水是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切生命必需的物質,在生命活動中發揮著重要功能。飲水不足或過多都會對人體健康帶來危害。飲水應少量多次,要主動,不能感到口渴時才想起喝水。最健康的水就是白開水,而不是各種含糖飲料。大量飲用含糖飲料,會在不經意間攝入過多的熱量,造成體內熱量過剩而引起肥胖,以及肥胖相關的多種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疾病等。另外,飲後如不及時漱口刷牙,殘留在口腔內的糖會在細菌作用下產生酸性物質,損害牙齒健康。有些人尤其是兒童青少年,每天喝大量含糖的飲料代替喝水,是一種不健康的習慣,應當改正。
2.怎麼挑選主食
膳食寶塔建議每天應攝入適量的穀類食物,一般成年人每天攝入250克~400克為宜。穀類食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主食”,顧名思義,“主食”就是我們膳食結構中最主要的食物。它是人體熱量的主要來源,也是人體最經濟的熱源食物。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的改善,人們傾向於食用更多的動物性食物和油脂。在一些比較富裕的家庭中,動物性食物的消費量已超過了穀類的消費量,這類膳食提供的熱量過高,而膳食纖維過低,對一些慢性病的預防不利。堅持穀類為主,就是為了保持我國膳食的良好傳統,避免高熱量、高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膳食的弊端。
主食的攝入最好要粗細搭配,經常吃一些粗雜糧。所謂粗雜糧,是指糙米和全麥這兩種研磨得不是太精的粗糧,小米、高粱、玉米、蕎麥、燕麥、苡仁等雜糧,紅小豆、綠豆、芸豆等雜豆。也可以用各種薯類,如馬鈴薯(土豆)、紅薯、芋頭、山藥代替一部分主食。薯類含有豐富的澱粉、膳食纖維以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營養成分接近主食,完全可以當作主食來吃。薯類最好用蒸、煮、烤的方式,可以保留較多的營養素。盡量少用油炸方式,減少食物中油和鹽的含量。
3.吃主食容易發胖嗎
對主食最大的誤區就是認為“吃主食容易發胖”。近年來,很多人認為富含碳水化合物類的主食,如米飯、麵製品、馬鈴薯等會使人發胖,這是不正確的。造成肥胖的真正原因是熱量過剩。在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這三類產熱營養素中,脂肪比碳水化合物更容易造成熱量過剩。1克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質在體內可產生約17千焦(4.千卡)熱量,而1克脂肪則能產生約38千焦(9千卡)熱量,也就是說同等重量的脂肪約是碳水化合物提供熱量的2.2倍。另外相對於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富含脂肪的食物口感好,刺激人的食欲,使人容易攝入更多的熱量。其實,過多脂肪和肉類才是肥胖的真正元凶。
4.蔬菜水果怎麼吃
新鮮蔬菜和水果是平衡健康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蔬菜水果是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植物化學物質的重要來源,水分多、熱量低。富含蔬菜和水果的膳食對保持身體健康,保持腸道正常功能,提高免疫力,降低患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風險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近年來各國膳食指南都強調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攝入種類和數量。
成年人每天應該吃一斤(500克)蔬菜,其中最好深色蔬菜能占一半。所謂深色蔬菜指深綠色、紅色、橘紅色、紫紅色蔬菜,這類蔬菜富含葉綠素、葉黃素、番茄紅素、花青素、β胡蘿卜素等。深色蔬菜的營養價值一般優於淺色蔬菜。常見的深綠色蔬菜主要有青菜、菠菜、空心菜、西蘭花等;常見的紅色橘紅色蔬菜主要有西紅柿、胡蘿卜、南瓜、紅辣椒等;常見的紫紅色蔬菜主要有紫甘藍、魚腥草等。茄子和黃瓜雖然表皮顏色深,但因為裏麵是白的,所以還是屬於淺色蔬菜。
建議每天吃水果200~400克,新鮮水果含水分 85%~90%,是膳食中維生素(維生素 C、胡蘿卜素以及 B 族維生素)、礦物質(鉀、鎂、鈣)和膳食纖維(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果膠)的重要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