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有一隻狼圍著汽車轉了兩圈,然後又朝車前方跑去。一會兒,那隻狼又跑了回來,帶著其他的狼鑽進了樹林。正當大家認為已經脫險時,狼卻從樹林中鑽了出來,跳到了雪地上。這下,所有人的心又懸了起來。但是沒想到,每隻狼的嘴裏都叼了一根大樹枝,分別放在汽車的兩個後輪下。接著,狼群又一齊鑽到了車底下,使勁地扒開車底下的積雪。一會兒,狼又從車底鑽了出來,跑到車的前方,頭朝前,而尾朝車頭呈一字排開,嘴一齊拱到雪裏,朝前方推去;最後一邊四隻頭對頭地用強而有力的後腿往後扒雪。這樣一來路麵就逐漸露了出來。
車向前開,狼向兩側閃開,又一起向後跑把樹枝銜了回來……先打眼,後扒雪,狼群每重複一次,汽車就可以前進一段。狼群重複十幾次後,汽車大概前進了一裏地,到山頂後,前麵就是下坡路了。
在場的所有人都對狼的這個行為感到震驚,同時,也被狼感恩的舉動深深地打動了。
這個故事中,人和狼不期而遇,人為了自身的安全,隻好把肉給狼吃,並沒奢望狼能回報什麼,隻求狼群吃飽後盡快離開。但是,當狼發現人們處在困境時,卻毫不猶豫地幫人們走出困境,來報答人們對它們的“施舍”之恩。這就是狼的知恩報恩。一群以肉食為生的動物竟然放棄到手的美味,如果沒有知恩的心理,那麼它們是很難做到這點的。
捫心自問,在人們眼中的低等動物,甚至被人們視為凶殘的,有一顆真正“狼心”的狼都知道報答別人對自己的恩情,那麼,作為高級動物的人類,是否也應該更明白他人對自己的恩典呢?
作為父母,一定要讓自己的孩子明白,沒有人生來就應該為你付出什麼。他人對你付出愛,是因為他們善良,他們有責任感,他們擁有一顆仁愛之心,他們希望這世界因為自己能變得更加美好。如果你享受了別人的關照和優待,就要心存感激。如果你對此貶低忽略,那麼你就永遠也不會懂得“愛心”的真諦,當然也不配得到這一切。
播下種子,打造精彩未來
作為父母,如何培養孩子要知恩呢?
先讓孩子知道什麼是“感恩”。
感恩,既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本性,也是一個人不可磨滅的良知,更是現代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現。一個不知道感恩的人必定有一顆冷酷絕情的心。這類人即使長大後也難被社會認可,成功與他更是無緣。因為成功不隻是一個人的事。父母的養育之恩、親朋好友的關心,師長的諄諄教誨,同事的熱情幫助……這些都是一個人事業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一個人沒有感恩之心,肯定不會得到他人的幫助。
所以,作為父母,要讓孩子知道,在人生的道路上,隨時隨地都會有讓人動容的感恩之事發生。姑且不說家中的,就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學習中遇到的事遇到的人給予自己的點點滴滴的關心和幫助,都值得我們用心去銘記。記恩,不僅是為了報恩,因為有些恩澤是無法回報的,有些恩情也不是等量回報就能一下還清的,隻有用純真的心靈去銘刻、去感動、去永記,把感恩的心傳遞下去,這樣才能真正對得起給你恩惠的人。
不要讓孩子把別人的付出當成理所當然。
感恩先要知恩,就是要意識到自己今天獲得的一切並不是憑空而來的,除了自己的努力,還有很多人的創造和奉獻。這就意味著要永遠記住那些人和事,勇於承擔一份歉疚,並準備為感恩回報而付出更多地努力。
告訴孩子父母的愛是無私的,但並非無償的。
在知恩之後,孩子才能意識到從親人、從他人、從社會那得到多少恩惠,應當用實際行動和更大的誠意來回報。當前的獨生子女普遍都存在不良傾向:隻知被愛,不知責任;隻知索取,不知奉獻;知道受惠,不知感恩;隻知攀比,不知回報。在很多獨生子女家庭中,子女被父母寵,爺爺奶奶親,外公外婆愛。家長把養育孩子當作自我情感的滿足,處處給孩子創造一些優厚的生活條件,他們總以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從來沒想過得到孩子的回報。這種做法非常不利於孩子的成長。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認為得到的東西是理所當然的,爸爸媽媽為他所做的事是他們應該做的。這樣就會使孩子隻要求別人愛護、關心、讓著自己,不會想著去感激他人、關心別人。
要讓孩子知道父母為家庭付出了多少辛苦。
其實,很多孩子不知道父母的工作是什麼,更不知道父母的收入有多少,隻知道向父母要錢來買這買那。在孩子心裏,他們認為這是父母應該的,他們有義務讓孩子吃好、穿好、用好。而很多做父母也認為隻要孩子身體健康、學習好就行,所以往往都是任勞任怨。但是,請家長必須要注意,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單單是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比身體健康更為重要。
不要總把孩子當中心。
“父慈子孝”向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家庭和諧的基礎。但是,這個傳統美德隨著獨生子女時代的來臨和物質生活的改善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傳承危機。在家庭教育中,不管是父母,還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處處遷就孩子,替孩子著想,即使當牛做馬也無怨無悔,於是出現了“父太過於慈,子全然不孝”的現象。孩子成了大人們的“掌中寶”,成為任何意願都不可違拗、必須滿足的小皇帝,處處以自己為中心,有求必應,一家人要圍繞著他的指揮棒轉。同時,父母也成了奴仆,必須為家庭無償地勞動。在這種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想讓他們懂得知恩、孝敬父母,恐怕很難。
所以,父母要把孩子看作一個獨立的個體,培養孩子獨立的思想和行為,而不是家人圍著他團團轉。這樣才有利於孩子理性地通過自己的眼睛去看待世界,才能體會到別人對自己的關懷。作為父母要銘記,隻有良好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才是有利的。
寄語孩子
孩子,爸爸媽媽希望你始終有一顆感恩的心。在你的人生旅途中,除了父母為你撐傘,遮擋風雨外,還有疼你愛你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你敬愛的老師、曾幫助過你的陌生人。他們為你導航,讓你減少了人生不必要的坎坷。古人雲:“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這些人在你的身上付出了愛心、熱心、甚至焦心!所以,不管你走到哪裏,都不可以忘記這些人,要學會怎樣去知恩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