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孩子的同情心,鼓勵他關愛別人
有一天夜裏,已經很晚了,一對年老的夫妻走進一家旅店,他們想訂一個房間。前台侍者回答說:“對不起,我們這客人已經滿了,一間空房也沒剩下。”看著這對老人疲憊的神情,侍者又說:“讓我來想想辦法……”
這個侍者不忍心深夜讓這對老人出門再另找住宿。而且在這樣一個小城裏,恐怕其他的旅店也早就客滿打烊了。這對疲憊不堪的老人豈不是要在深夜流落街頭嗎?於是好心的侍者給老人引領到一個房間,說:“也許這個房間不是最好的,但是現在我隻能做到這些了。”老人見眼前是一間既整潔又幹淨的屋子,就高興地住了下來。
第二天,當他們來到前台打算結賬時,侍者卻對他們說:“不必了,這隻不過是我的屋子借給你們住了一晚——祝你們旅途愉快!”原來侍者自己一晚沒睡,她就在前台值了一個通宵的夜班。兩位老人甚是感動。老頭兒說:“孩子,你是我見到過的最好的旅店服務員。你會得到報答的。”侍者笑了笑,說這不算什麼。她送老人出了門,轉身接著又忙自己的事,把這件事情忘得一幹二淨。沒想到過了幾天,侍者收到了一封信函,打開看,裏麵是一張去紐約的單程機票並有簡短的附言,聘請她去做另一份工作。她乘飛機來到紐約,按信中指明的路線來到一個地方,抬眼一看,是一座金碧輝煌的大酒店。原來,幾個月前深夜,她接待的是一個有著億萬資產的富翁與他的妻子。富翁為這個侍者買下了一座大酒店,深信她有這個能力可以經營管理好這個酒店。這就是世界赫赫有名的希爾頓飯店首任經理人的傳奇故事。
同情他人是富有愛心的一種體現。缺乏同情心的孩子隻顧自己,隻關心自己的快樂,而無視別人的痛苦,甚至會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這種孩子是非常可怕的。少年兒童正處在人生道路的十字路口,如果不加以正麵的引導教育,很可能會帶來不良後果。
目前,有很多孩子對人漠不關心。有的孩子學習勤奮,成績好,也能很好地遵守紀律,從不惹是生非。但就是對別人的憂愁、痛苦和煩惱無動於衷,在家裏更不懂分擔父母的疾苦、操勞,在學校漠視同學的需要,對於一個素不相識的有困難和渴望幫助的人,更是視而不見,不能為他人犧牲自己的利益。那麼即使這些孩子學習成績優秀,紀律好,也稱不上是德才兼備的人。有同情心的孩子往往會關愛他人,因此,家長要在學習和生活中注意培養孩子的同情心。
播下種子,打造精彩未來
對於同情心,家長還應注意從孩子小時候就開始注重培養。具體方法如下:
不要扼殺孩子的同情心。
很多媽媽並不了解孩子心理發育的特點,一旦孩子看到別的小朋友哭,他也跟著哭,有的媽媽就不耐煩甚至生氣,而且會毫不猶豫地訓斥孩子一通。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產生認識上的偏差:他覺得同情別的小朋友是一種錯誤的行為。因此,每當遇到這種情況時,媽媽最好正確引導孩子,比如給孩子手絹,讓他去給正哭著的小朋友擦眼淚,鼓勵孩子用小手輕輕地拍拍哭著的孩子,等等。這樣既能調整孩子混亂的同情心,同時也能教給孩子正確表達同情的方法。
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父母想要養育一個富於同情心的孩子,媽媽首先要富於同情心。比如孩子不小心把心愛的玩具摔壞了,他正在哭鬧。這時,媽媽最好不要因為孩子摔壞了玩具而訓斥他,而應該站在孩子的立場考慮問題,多給予他關注和安慰,並盡量給他提供機會讓孩子訴說,讓他意識到你有多麼同情他的處境。
柔化孩子的攻擊性。
按生態學理論的解釋,攻擊是人的一種本能反應。這種本能必須靠道德的約束才能加以壓抑。經常帶孩子到自然博物館、動物園、水上世界去參觀,讓孩子建立正確的認識,讓他懂得動物是人類的朋友,這樣可以有效地減少孩子對小動物的殘忍行為。如果有可能,還可以讓孩子飼養一隻小動物,讓他在飼養小動物的過程中,真正體會到生命的可愛與可貴。一個對小動物都充滿愛心的孩子也必定是一個富於同情心的人。當孩子在攻擊媽媽或者他人時,一定要告訴他:“哦,你打了我,我很痛。我不希望你這樣。”這樣能幫助孩子體驗到他人的感情,同時也明白他人對他的期望到底是什麼。
告訴孩子經常幫助弱勢群體。
給孩子蒙上眼睛,讓他體驗盲人的痛苦;每次見到殘疾人時,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為他們提供幫助;鼓勵孩子在生活中要多幫助那些比他小的孩子,讓他能在幫助弱小者的行動中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所有這一切都能給予孩子一種正確的心理暗示,並逐漸培養和鞏固他的同情心。
讓孩子明白你也需要他,當家庭成員心情不好、生病或受傷時,父母可以用適當的方式向孩子“訴說”,並向他尋求“幫助”。
比如,讓孩子給生病的爸爸倒杯水,或者幫爸爸拿藥等。當家庭成員生病時,最好不要因擔心給孩子施加壓力而隱瞞事實真相,限製他表達同情的行為,而要給他恰當的機會來表達他的同情心。
借助各種媒介教育孩子。
孩子喜歡看故事書或者動畫片,媽媽可以利用這些媒介向孩子宣傳,讓他明白對哪些人和事應該表示同情,應該以什麼樣的方式來表示同情。同時,在觀閱讀書籍或看電視時,對於其中一些負麵的東西,媽媽要及時給予疏導,以免孩子產生錯誤的認識。這種疏導不用太正式,隻要在恰當的時機提醒孩子一下就行了。
寄語孩子
希望你能感受到媽媽做家務的辛苦、爸爸下班歸來後的勞累,懂得關心、體貼長輩,去幫助有困難的人;還要知道每個動物、每顆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都會有“痛”的感覺。孩子,爸爸媽媽希望你要有一顆同情心,更希望你能永遠保持一顆同情心。
感恩先要學會知恩
某個考察隊的汽車陷入了荒山野外的雪地中,正當大家為怎樣把汽車開出雪地而犯難時,來了一群餓狼。當時,大家都非常驚慌,準備拿槍和狼群展開戰鬥。這時,土著向導製止了大家說:“這是一群餓狼,即使我們向它們開槍,狼也不會後退的。一旦狼群撲上了汽車,大家就更危險了。現在,還不如把車上的肉類食物全丟給狼吃,等它們吃飽了,自然就會撤去的。”
於是,他們把車上帶的火腿、臘肉等,一個個地往下丟。看到食物,這群狼的眼睛都紅了,扔下去的食物一眨眼被吃了個精光。但是,狼群還不肯走。大家隻好接著把帶的所有肉食都扔了下去。等狼吃完後,還是整齊地坐著,不願意離開。沒辦法,大家隻好又扔了十幾包餅幹。狼嗅了嗅餅幹,沒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