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 勇敢讓孩子品嚐到嚐試的美果(2)(1 / 3)

播下種子,打造精彩未來

當孩子麵對威脅時,家長該怎樣正確引導呢?具體方法如下:

家長要對孩子尤其是生性老實的孩子,平時就注意進行自我保護能力的教育。

除了給孩子講如何對待別人的威脅外,還要鼓勵孩子多與別的小朋友接觸,在遊戲中建立與他人相處的信心。

想解決孩子心理上的壓力,家長要和孩子進行深入溝通,然後共同找出解決辦法。

有的家長遇到這類問題時,最先想到的就是找對方的家長或者老師,但是這並不是最好的方法,因為隻能暫時解決矛盾,而且還會讓孩子產生逃避或依賴的心態。

當孩子遇到威脅時,要安慰孩子,“言辭滿足”能給他信任感和安全感。

幫孩子分析,讓孩子明白個別同學的做法是錯誤的,過分的要求是不合理的應當敢於拒絕。如果對方有其他暴力行為,不可以忍氣吞聲,要告訴家長或老師,同時讓孩子感到不管遇到什麼情況,父母都會保護和支持他,給他們安全感和信心。

有些孩子比較內向怯懦,家長應該給予重視,看一看是不是家庭環境或者教育方式的原因導致的。

少兒期的心理問題,比較容易疏導,一旦長久不能及時、有效地解決,到了青春期性格形成時,就很難改變。所以家長要主動地幫孩子發現和解決問題,必要時可以和心理學的專業人士溝通。

寄語孩子

孩子,你現在還不要作英雄。雖然你很勇敢,但是你現在要做的就是保護自己。你要知道,兒童團的故事在這個年代是違反國際公約的。未成年人在戰爭中應該是受保護的對象而不應參加戰鬥。不僅戰鬥,在受到壞人威脅時,你沒有義務也不應該挺身而出。保護好自己是我們對你最大的希望。

讓孩子果斷決定,提高他的決斷能力

靖柔的媽媽從靖柔很小時就注意培養孩子果斷的性格。在靖柔2歲左右時,她的小手還不能一起拿兩個玩具玩兒。孩子想玩玩具時媽媽通常都會拿兩三個玩具放在女兒麵前,讓她自己挑選一個最喜歡的。靖柔有時會猶豫不決,每個玩具都非常漂亮,不知道到底選哪個好,在這種情況下媽媽就會板起臉來批評她,並且用不允許玩玩具作為猶豫的懲罰。

等靖柔稍大一點時,媽媽就讓她自己決定很多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出門穿什麼衣服,電視看哪個頻道,晚上吃什麼飯,壓歲錢怎麼去分配,等等。孩子畢竟還小,有時不耐煩了說不知道,媽媽就在一邊協助女兒決策,幫她分析。

靖柔上幼兒園時,一次媽媽開車送她上學,但是由於路上塞車遲到了,孩子拍挨老師的批評,就坐在車裏哭,嚷著讓一定要讓媽媽陪著才進教室,否則就不下車。孩子當時心裏想的是:媽媽是大人,看在媽媽的麵子上,老師就不會責罵她了。但媽媽並沒因為靖柔的哭鬧而心軟,而是果斷地拒絕了女兒的請求,同時還給她兩個選擇,一是自己進教室,二就是立刻回家。結果,女兒選擇了前者不得不自己走進教室。回到家後,媽媽明確地告訴女兒,許多事情是你自己必須解決的,不能總依靠別人的幫助。要知道,很多事情你今天不想去麵對,可是明天還是一樣需要你去直接麵對的。

果然,靖柔長大後成了一個很“利落、爽快”的孩子。

果斷的性格是一個人具有出眾自我決斷能力的體現。做事果斷的孩子通常都具有很強的決定力和控製力,這是孩子未來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但性格的養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且性格類型並不是先天決定的。所以,父母要注意從小就培養孩子果斷的性格。

有的父母經常抱怨,“我的兒子做起事來總是猶豫不決,優柔寡斷”。事實上,父母往往意識不到,孩子不具備這種果斷性格很可能是家長的教育問題導致的。

孩子果斷的性格一般形成在他對事物的自我體驗的過程中。當孩子產生比較鮮明的自我意識後就會經常要求或者希望自己獨立去完成某事,這是孩子生成認識觀和決定觀的基礎。如果這個過程孩子完成得比較好,那麼對於果斷性格的形成大有益處。

遺憾的是家長總習慣站在成人的角度,用成人的思維去給孩子指明方向,並告訴他要怎樣去做,而不讓孩子親身進行體驗。事實上,不允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是對他的自我決定力的最大打擊。因為那樣做不僅會使孩子失去決定的能力,而且還會使他失去做決定的信心和心態,從而逐漸變得猶豫、依賴別人,無主見。

通常,孩子的自我決定的能力,隻有在自我決定的過程中才能培養起來,這是父母必須了解和遵循的規律。

播下種子,打造精彩未來

孩子做事不會天生就果斷,成人應該注意教育孩子,並讓孩子在自我鍛煉中培養出果斷的性格。導致孩子性格猶猶豫豫的有兩種原因,下麵是針對哪種原因引起的,家長應該采取什麼措施的幾點建議:

對於因過分保護導致的,父母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麵來鍛煉孩子。

(1)盡量放手讓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克服對別人的依賴性。孩子的特點往往是好奇好動,通常都願意參加一些活動。根據他這個特點,家長要盡早讓孩子練習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如穿鞋、穿衣服、擦桌子,獨立完成簡單的委托任務。凡是孩子能做到的,父母都盡量不要插手,給孩子充足的時間去嚐試、思考,發現自己的能力。當孩子感覺自己有能力做好一件事時,他就會果斷地去做。

(2)要多給孩子創造機會,鼓勵他下決心。往往一個人在作出一個決定之前,需要考慮利弊得失,然後再做出最佳選擇。成人應在一定範圍內給孩子充分自主的機會,讓孩子有自我決策和選擇的權利,憑自己的思考、能力去決定做什麼事,如何做。例如,在商店給孩子買衣服,價錢由父母選定後,就可以鼓勵孩子自己拿主意選擇自己喜歡的花色或者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