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自信讓孩子的路越走越長(2)(1 / 3)

家長應從自身做起,做孩子的榜樣。

孩子的內心尚未確立自己的價值觀,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他們學習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觀察學習”,而他們生活行為的重要榜樣和消費觀念的主要來源,就是身邊的親戚、長輩、朋友及電影、電視、網絡和報刊書籍。因此,家長要從自身做起,既不要當孩子的麵談論與攀比相關的事,也不要拿自己孩子的相貌和學習成績與其他孩子作比較。當孩子漸漸學會不用那些外在的權力、財富、相貌等指標來作為評價自己的標準時,他們才會更注重自己性格和能力的發展。

家長要把握孩子攀比心理中不滿於現狀的積極因素,並鼓勵孩子不斷進步。

攀比心具有兩麵性,如果能善加利用,就可以起到激勵孩子的作用。如孩子學習積極性不夠,家長可采取一定的獎勵製度,把孩子喜歡的東西作為獎品。但家長也應該注意,使用這個方法時不要操之過急,需訂立合理的目標。另外,如果孩子還達不到目標,父母也不要因此懲罰或斥責孩子。同時,還需要注意,獎品不一定要花錢購買,它可以是來自父母真誠的讚美,也可以是孩子喜歡的一次旅行,這些獎品往往要比錢能買到的東西更有意義,讓孩子更難忘。

寄語孩子

蔡和森說過:“我若相信崇高,崇高自與我同在,區區人言冷暖又算得了什麼呢?如此說來,區區的物質比較又算什麼呢?孩子,父母可以給你買來漂亮的衣服,但卻不能保證你有一顆愛美的心,所以,攀比就顯得不足為重了。”

孩子之間的“對照”隻會傷害孩子的心

語柔今年上小學二年級,學習成績特別好,而且又彈得一手好鋼琴,非常受老師們的喜歡。她和鄰居家的傲玉是一對很要好的朋友,兩個人從小就在一起玩兒,現在又在同一個班級。傲玉也是一個很優秀的孩子,學習成績和語柔不相上下。兩家的家長也經常拿兩個孩子做比較,每次考試哪個孩子考得好,家長也會覺得臉上很有光。

上次期末考試發布成績的那天,語柔放學後高高興興地跑回家,對媽媽說:“我這次期中考試考了全班第四名,老師還表揚我進步了。”媽媽也非常高興,做了一頓豐盛的晚餐以作獎賞。晚飯後語柔媽去了傲玉家,和傲玉媽媽聊起了這次考試,她說:“我們家語柔最近進步特別大,而且這次考試考了第四名。孩子懂事,做家長的也省了操心啊!對了,傲玉最近表現怎麼樣啊?這次考了第幾名?以後可以讓她們去我家一起做作業,互相幫助嘛!”傲玉媽媽笑著說:“語柔進步是很快,我們家傲玉這次也是超長發揮,考了第一名。對,以後可以讓兩個孩子一起做作業,這樣也能讓她們共同進步,比賽學習。”這時,語柔媽媽的臉色立刻就變了,呆了一會兒就匆匆忙忙地帶著語柔回家了。回到家後她氣衝衝地訓斥了語柔一頓:“你怎麼這麼不爭氣啊!考了第四名還好意思驕傲。都是同樣的學習,你看看人家傲玉,平時她的學習成績還不如你呢,怎麼人家這次就能考第一呢?看看傲玉媽媽那副得意的樣子,下次你一定要超過傲玉,記住了嗎?”語柔眼淚汪汪地點點頭。

很多父母喜歡將自己的孩子與別人作比較,小時候比胖瘦、吃飯,大一點就比成績。一般來講,孩子的生長發育是有一定規律的,但由於生活條件、環境和教育的方法諸因素的差異,超前或者延緩的情況是常有的。存在這種差異不應該怪孩子、批評孩子,而要從父母身上找原因。尤其是睡眠、飲食等生活習慣或者其他行為習慣的形成,這些並不是孩子與生俱來的,而是後天的教養所養成的。

父母重視孩子的成長發育,和同齡孩子的父母交流經驗,這是關心孩子的表現,但“對比”就不對了。孩子超過別人,父母就高興,相反就著急,這種心態會導致父母對養育孩子缺乏信心,進而影響孩子的成長。不管從哪個角度講,人的差異總是存在的。孩子的生長發育也不同,所以不要強迫孩子沿大人設想或預定的路線邁步。

經常拿孩子與別的孩子對比,這會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久而久之,孩子總是得到否定,那麼就會養成一種自卑的人格,覺得自己事事不如別人。同時,對夥伴,特別是那些常常被媽媽誇獎的小朋友易形成敵對心理,甚至會出現攻擊行為。逐漸地孩子就不願和他人打交道,嫉妒對方,不知道怎樣與比自己好的孩子相處,甚至還會產生人際退縮,從長遠來講,人格發展會受到一定的損害。

播下種子,打造精彩未來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父母都會隨意選擇評價標準,進行盲目比較,對孩子求全責備,導致他們在變乖聽話的同時,也喪失了自我,喪失了個性。那麼,做父母的如何才能不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作比較呢?

保持一顆平常心。

父母應該從內心深處就杜絕“攀比孩子”的想法,不要用別的孩子作為例子來給自己的孩子施壓,要用一顆的平常心對待孩子暫時的不足,多給他們一些鼓勵,一些賞識。良好的教育意識和能力應成為每位家長的自覺追求。

看到孩子的進步。

父母應學會全麵地看問題。比較有兩種:一種是橫向比,另一種是縱向比。既要橫向地看孩子和別人的差距,還要縱向地看孩子比從前取得哪些進步。家長不可以用學習上的進步犧牲孩子的成長,盲目攀比的結果就是孩子的個性消失,甚至是個性扭曲。

承認孩子間存在差異。

每個孩子的性格和特點都不同。多數父母都喜歡把自己的孩子與別的孩子相比較,而且總拿自家孩子的短處跟別的孩子的長處相比。這樣做實際上是忽視了孩子間的差異。父母應接受並承認孩子間存在差異,並幫助孩子學會取長補短。而且,當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與別的孩子有差異時,先不要著急,這種差異不一定就是差距。孩子跟別人的差異性往往是他個性形成的開始。其實,這種存在的差異更需要父母來加以保護。這時,父母的正確態度應該是,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來進行教育。如孩子腦子遲鈍一些,就應告訴孩子笨鳥先飛多努力。孩子進步時就應該鼓勵。隻要孩子付出了努力,而且已經盡其所能,父母就最好不要對孩子提出過高要求,這樣的教育才是成功的。

尊重孩子的天性。

每位父母都要尊重自己孩子的天性,不要盲目跟風。人家的孩子學這個就讓自己的孩子也學這個,這樣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其實,作為父母隻有找到適合孩子的發展道路,並按照孩子的天性培養,使其按照自己的規律成長時,才可能獲得成功。

培養孩子的個性。

父母要認識到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與其他人沒太多的可比性。學習別人的優點固然重要,但是,培養孩子的個性也更加重要。解放孩子、相信孩子,首先要賞識孩子。現在父母教育孩子的心理有點錯位,他們不是用賞識的目光去看待孩子的優點,而是用挑剔的眼光找孩子的毛病。最為可怕的是,用別人家孩子的長處來比較自己孩子的短處,這樣越比較越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家的孩子優秀。其實,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沒必要去和別人家的孩子比,隻要你的孩子今天比昨天進步,就應該祝賀他。所以,父母應該學會欣賞自己的孩子,讓孩子保持自信!

寄語孩子

孩子,你在父母的心中,永遠是最優秀、最棒的那個。別人可能比你個子高,但是你比他聰明,學習好;別人可能比你口才好,但是你比他懂得多,知識淵博。不管別人有什麼優點,有什麼缺點,隻要你相信自己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