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上充滿了變幻莫測的風雲和未知的風雨,隻有培養孩子堅韌的品格,才能使他們在風雨中不迷失自己,借助風雨迅速成長。
堅強麵對每一次風浪,逆境中綻開的鮮花最美麗
20世紀上半葉,德國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但後來也受到了戰爭的嚴厲懲罰。戰爭剛結束的時候,德國首都柏林幾乎變成了一片廢墟。當時,很多的德國居民都沒有住處,隻能棲居在以前用來儲備物品的地下室。
麵對如此慘不忍睹的景象,當時西方的主流輿論都評論說:“柏林完了,德國完了,恐怕要用100年的時間才能夠恢複到戰前的水平!”為了能夠真實地了解戰後德國人民的生活情況,美國記者湯姆專程來到柏林,和一家普通德國人在地下室共同生活了一個月。但是,他驚訝地發現,每天工作時間至少在10小時以上的男主人臉上從來沒有浮現過愁容;而除了上午要義務清理城市廢墟外,下午還要到紡織廠裏工作4小時,晚上還要料理家務的女主人也從來沒有抱怨過;這家主人的那對兒女也非常懂事,每天放學回來之後,就到大街上去清理廢棄的磚頭。
而且不光這個家庭是這種情況,在整個柏林,湯姆所看到的都是勤勤懇懇的德國人民正堅強地為新的生活而奮鬥。他們就像是風雨後,大地上重新孕育的新芽,充滿了勃勃的生機。這樣的情景深深地感動了湯姆,他為此特別寫了一篇文章——《新德國很快就能建成》。
當這篇文章刊登後,整個西方輿論一片嘩然。
甚至有的人找到湯姆,當麵質問:“你怎麼知道他們能很快恢複?”
湯姆回答說:“我親自去過德國,看到了堅強的德國人民正在一磚一瓦地建設他們的國家。”
那個人不甘心地反問道:“一定能?你確定?”
湯姆依舊回答道:“確定。”
那個人依舊不放:“為什麼回答得這麼肯定?”
湯姆:“因為我在他們的地下室裏看到了一束鮮花。”
那個人笑起來:“你的論據就是一束鮮花?”
湯姆回答說:“是的,因為任何一個民族處於這樣艱難困苦的境地,還沒有忘記鮮花,那他們一定能夠在這片廢墟上重建家園。”
堅韌在此刻得到了真正的詮釋:廢墟上的鮮花,即使再困難也要蓬勃開放;劫後重生的國家再艱難依舊韌性十足。堅韌就這樣創造了德國的奇跡: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僅用了10多年就一躍成為歐洲第一經濟大國。
德國重建的曆程告訴我們,一個在困境中仍然把鮮花擺在桌上,讓希望引導生活的民族,絕對是打不垮的。同樣的道理:家長隻要給予了孩子希望的種子,讓他擁有足夠的堅韌之心,那麼,以後不論麵前是什麼樣的困難和挫折,孩子都能迎刃而解。
在現代社會,很多的孩子被家長培育成了“溫室花朵”。稍微遇到點挫折,就感覺天翻地覆,感覺無法承受。家長在此時,往往發出“九斤老太”的感歎:一代不如一代。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當然不是,孩子之所以沒有堅韌的性格,完全是由於家長對孩子此方麵教育的缺失。
要知道,國家的奇跡,源自於堅韌民族的創造;孩子的奇跡,源自於父母提前在他心中埋下的堅韌的種子。所以,家長們,從此刻開始行動吧,培養孩子堅韌的性格,其實比什麼都重要。
播下種子,打造精彩未來
培養孩子堅韌的性格,沒有必要去刻意創造條件。從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做起就完全可以達到目的。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家長不要總認為孩子還小,就從來不讓他做任何事情。其實,完全可以讓孩子自己做諸如疊被、鋪床、裝書包之類的事情。如果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那麼就讓孩子自己動手,家長最好不要越俎代庖。隻有這樣,孩子才能得到更好的鍛煉。千萬不要把孩子所有的事情都包攬下來,否則的話,隻會使孩子逐漸喪失獨立自主的能力和堅韌的品格。
讓孩子學會“等待”。
孩子往往做什麼事情都非常心急,為了培養孩子的耐心,不妨讓孩子學會“等待”。就像在雞蛋剛剛煮熟的時候,孩子非急著要吃,這時可以告訴他雞蛋太燙了,必須要等一段時間。如果孩子不信的話,那麼可以讓孩子用手摸一摸,讓他自己用行動證實剛煮好的雞蛋太燙是不能馬上剝開吃的。可能在有些事情上,孩子一下子做不好,父母可讓他“放一放”再去做,效果可能就會好很多。這在某些方麵也會增強孩子的堅韌性。
教育孩子要學會持之以恒。
經常會有孩子進行某項學習時,剛開始非常有興趣,但碰到困難,就沉不住氣了,要半途而退。就像練鋼琴,到了所謂“上台階”的階段時,孩子常常會表現出煩躁不安,甚至失望的情緒。這時,父母可以列舉一些音樂大師,如莫紮特也有“彈不好”的時候的例子,來給孩子做個引導,借此培養孩子堅持不懈的恒心。
坦然接受失敗。
不少孩子不是沒有勇氣,而是難以接受失敗。假如明天要去春遊,天卻偏偏下起了大雨,這時孩子就非常容易沮喪和失望;參加某種比賽,沒有取得好名次,孩子通常都會懊喪和氣餒……這時,父母就應該開導孩子,天氣總不會一直壞下去,春遊的機會還會有;隻要努力,比賽結果絕對會有很大的提高。父母一定要讓孩子懂得:失望隻是暫時的,隻要自己不斷努力,終有成功的一天。
適當給予鼓勵。
假如孩子在學校得到了小紅花,學習有了進步,父母這時不要吝嗇讚揚和肯定。還有,孩子要參加朗讀競賽,父母在此時就要給他勇氣。可以用手摸摸他的腦袋,看著他的眼睛,小聲鼓勵他說:“你是好樣的,沒問題。”即使孩子沒有獲獎,回到家也要給予語言鼓勵:“沒關係,下次一定會更好。”這麼做肯定會讓孩子滿懷信心和希望麵對明天。
寄語孩子
孩子,你要堅強些!命運如此,我們唯一的選擇就是要接受挑戰、接受任何的結果。不懼失敗,但力爭好的結果。隻要盡力了,也就心甘了!孩子,未來的路還很長,希望你一路堅強地走下去!
在競爭中懂得堅韌的真諦
迎夏今年10歲,愛好各項體育活動,也非常喜歡和大家一起比賽。但是迎夏有一個不好的毛病:比賽後,隻要自己輸了,她就會變得鬱悶,不愛說話,好多天後心情才能調整過來。而隻要心情一轉好,她又開始和人進行比賽、競爭。
媽媽很擔心迎夏參加比賽,但是又害怕不讓迎夏參加會影響她的身心健康,就耐心地開導迎夏說:“比賽有贏就會有輸,輸了不應該心情不好,因為心情不好根本不能解決任何問題,而是應該吸取經驗,繼續發奮努力,爭取取得下次的勝利。你想想媽媽說得對嗎?”聽了媽媽的話,迎夏認真地思考了一下,衝著媽媽甜甜一笑,說道:“我知道應該怎樣做了,謝謝您,媽媽。”
從那以後,迎夏不再為失敗煩惱了,她還像以前那樣喜歡參加競技活動,而且更喜歡比賽。比賽輸了就總結經驗,發現不足,然後改進,並爭取下次的勝利。逐漸地,迎夏勝利的次數越來越多了。
現代社會激烈的競爭,逼迫每個人都必須具有較強的競爭能力和適應本領,而這些本領都應該從小培養。迎夏媽媽的做法就是明智的,她教孩子從小學會承受競爭帶來的壓力,鼓勵她積極參與競爭。
每位父母也應該從小讓孩子懂得競爭的重要性。孩子終究要長大,要步入社會,融入社會,而社會的競爭卻是激烈殘酷的。如果一個孩子缺乏競爭意識和鬥誌,那麼,最終就會被這個社會淘汰。
總之,每個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都應該具備一種競爭意識,盡量抓住機會展現自己的優勢和特長。同時還要注意彌補自己的不足,讓自己在競爭中進步、成長。
播下種子,打造精彩未來
21世紀是競爭的時代,作為21世紀的人才更應該具備開拓進取的競爭意識。家長應該從小就培養孩子的競爭能力,為他們能適應將來激烈的競爭打下堅實的基礎。
父母應激發孩子的競爭意識。
在實際學習和生活中,總會有一部分孩子對某項活動怯於競爭,甘心落後,甚至表現出動搖、膽怯等消極意誌品質。父母在了解情況後,可以用英雄的先進事例,去激發孩子奮發向上。如介紹一些名人是如何經曆一次次失敗,但一次次又重新爬起來的,最後為祖國爭光,取得勝利的故事。鼓勵孩子樹立起“我一定能行”的競爭意識,多參加一些小組和小組之間的小型競賽活動。在集體麵前,大多數孩子的恐懼心理都會有不同程度地減輕,從而表現出競爭的勢態。
父母要指導孩子學會競爭。
孩子該怎樣才能在各種各樣的競爭中獲得勝利呢?家長可以通過讓孩子充分地認識自己的潛在能力來實現這一目的。孩子隻有認識到他在哪一方麵具有潛在的能力,有多大的潛在能力,才可能準確地確定競爭的目標。家長可以指導孩子用“比較法”來學會認識自己的潛在能力。
第一,縱向比較。一次比一次進步,孩子盡心盡力了,家長這時要支持和鼓勵孩子頑強地堅持下去,這樣他就會相信自己的潛在能力。
第二,橫向比較。家長可以讓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較,在哪些方麵他是強項,哪些方麵自己是弱項,要讓孩子知道光有崇高的目標、遠大的理想和雄心壯誌是不夠的,還要有實現目標、理想的具體措施和落實措施的拚搏精神。讓孩子在克服困難的意誌努力中去逐步適應,從而培養他堅忍不拔、勇敢頑強的競爭能力。
父母要幫助孩子提高對競爭失敗的承受能力。
現在的孩子多數是獨生子女,都是家裏的寵兒,一般缺少吃苦耐勞的精神,更多人還會因為害怕失敗,在競爭過程中處於緊張失態,不能發揮正常的水平。身為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參與多種形式的競爭活動,讓孩子盡可能地在競爭中摔打,經受失敗和成功的考驗,鼓勵他跌倒了再爬起來繼續前進。比如孩子有怕失麵子的思想,家長可以幫助他認識什麼是真正的麵子。告訴他那些因為競爭落後而一蹶不振的人才是真正的丟麵子;相反,不因為失敗而自暴自棄,能及時總結經驗、教訓並繼續努力拚搏的人,才可能在競爭中獲得勝利。
寄語孩子
“你不一定要拿第一”,隻要你努力了,爸爸媽媽就會高興,我們時刻對你充滿信心。在競爭中,你可能會失敗,但是從中你會知道自己今後努力的方向,最重要的是你要懂得競爭中最為可貴的是堅持。
跌倒了,請讓孩子自己站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