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AQ指數,強大的不是外表而是內心(1)(3 / 3)

美國的社會保障係統一直以來都位居全球首位,但是2005年,美國社會保障係統陷入困境。因為隨著人口的增長,就業壓力越來越大,人均繳納稅已經遠遠低於了政府給予補助的既定人數比例,申請福利的老年人數呈現爆炸性增長。對於此類情況,美國總統布什在國會上采取緊急措施表示要繼續維持社會保障係統運作。

另外,根據美國《亞特蘭大月報》統計,在20世紀末和21實際初,暴力犯罪成為許多美國人十分關注的問題,有將近四分之一的美國人將成為3次或更多暴力犯罪的受害者。作為對此的反應,克林頓總統在任職期間通過一項犯罪議案,在全社會增派10萬民警察,而需要新增500萬名警察,才能達到美國在1960年享有的警察與罪犯的比例。

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國青少年的犯罪。根據美國“媒介與公共事務中心”在2005年所做的調查,在18個小時的電視節目中,共出現1800幕暴力戲,平均每小時出現100次暴力戲。這些暴力戲包括謀殺、嚴重傷害、性虐待、鬥毆等等。這個問題對於10歲到20歲之間的女性更為嚴重,其中有將近30%的人受到性攻擊。

二、工作逆境

2008年的冬天來了,伴隨著這股寒意而來的還有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雷曼兄弟破產,金融機構倒閉,股票價格暴跌,基金折翼,存款利率下調……受傷顫抖的不隻是美國華爾街,對許多人來說,這個冬天的日子都不會好過。

這次金融危機打擊的不隻是美國的國民生計,也不隻是對全球經濟的考驗,更是對人們心理的考驗。一些人將難以負荷沉重的心理壓力,成為不良心態的俘虜。美國已經不時傳出公司倒閉民眾輕生的悲劇。

而如今,臨床抑鬱症也漸已成為美國最普遍的疾病之一。在每10名工作的成年人當中,就有一人受影響。而每年損失的工作日也多達兩億個。另外,在5個美國家庭中,就有一個家庭受到嚴重精神病的影響。在整個美國,估計有大約8000萬人有心理缺陷。

2011年9月17日,近千美國人在紐約華爾街附近遊行,這場由反消費網絡雜誌“廣告克星”組織在網上發起,名為“占領華爾街”的活動,旨在表達對美國金融體係的不滿,抗議金融體係“青睞”權貴階層的現實。無論這場遊行結果如何,美國政治分裂、兩極分化、貧富差距大等深刻社會問題已經凸顯在世人麵前。

美國史密斯博士曾經說過,壓力工作的一般特征是,工作時間長,薪水低一級工作速度必須由及其或主管決定,自己根本無控製力而言。

而當金融危機或經濟危機降臨的時候,對於美國很多上班族而言,則意味著更大的、更不確定的工作逆境。

三、個人逆境

當社會逆境過渡到工作逆境後,剩下的就是小單位的個人問題了。因為任何思維的變動或者情緒的變更首先都是從個人開始出發的。

通常情況下,個人所麵臨的逆境可能會表現為:家庭,鄰裏,夫妻,父母,身體。當這些存在於我們身邊的普通關係一旦發生“變異”,那麼我們必然要應在這些關係中尋找解決的出口了。很多時候,逆境在日常生活中日積月累,一旦到了某種程度爆發出來的力量是相當可怕的。就像一個人陷入了某種困苦的迷境之中,怎樣走都走不出時,他就會被前途的迷茫所壓倒,所擊潰,最後隻能走向衰敗。

可見,個人逆境對一個人的一生影響極大,但是又因為逆境是我們生活中所不可避免的,因此,我們一定要找到突破逆境的方法,這樣才能讓自己更好的行走在這個社會之上。

4.衡量逆商的指標

對於逆境的衡量,除開我們習慣性使用“智商”、“情商”衡量法之外,“逆商”越漸成為了未來人才測評的重要指標。因為通過個人逆商水平的高低,我們可以清楚的知道一個人的負壓度和危機意識度有多高。

保羅·史托茲認為,對於逆商的認知和衡量,我們可以從四個方麵來考察:控製感、歸因、延伸和忍耐。

1、控製

所謂“控製”,是指當你碰到逆境時,你能在多大程度上能控製局麵。

斯托茨認為,人們的控製能力來自其控製感。而AQ者的控製感高低,是取決於麵臨重大挫折時他們的反應態度。高控製感的人可能在麵臨挫折時候仍然相信自己能控製局麵。當別人都認為自己已經無能為力的時候,高控製感的人卻依舊能夠冷靜的觀察事情,並且從中找出盡可能挽救的辦法,決不輕言放棄。

2、歸因

所謂“歸因”,是指我們分析挫折發生的原因。

挫折承受力低的人,也就是AQ低的人常常下意識的會將引起挫折的原因歸咎於外界,比如工作條件不好,自己運氣不夠等等,這種持續性的抱怨往往很容易導致意誌消沉,工作質量不高。但是,另一方麵,那些具備高AQ的人,則會主動承擔責任,相信自己一定能改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