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靈魂何以不朽(3 / 3)

由此可見,我們的生命是一連串啟發進化的過程,當我們完全療愈之後,下一步我們會到哪裏?何時才能抵達終點?你也許會去更高層次的靈魂境界,也就是有些人所說的天堂,這個過程也被稱為涅盤(nirvana)。

我一直堅信,這個世界之所以被創造出來,是為了讓人們體驗各種情緒、感受、知覺與發展彼此的關係。我們可以在這裏學習到愛,感受到無上的喜悅歡愉;我們可以嗅到花香,觸摸嬰孩的柔軟肌膚,欣賞美麗如畫的風景,聆聽風輕輕吹過的聲音,這就是學習的終極目標。從這個角度說,我們當下正身處一個大課堂之中。

問題是,如果放眼到未來數十年,我們麵臨的最重要考驗就是,我們是讓這間大課堂以我們為榮,還是會將這間大課堂徹底摧毀?最新發明的科技力量非同凡響,但我們真的就可以這樣為所欲為嗎?我不確定這是否出自我們本心中的自由意誌(freewill)的選擇,還是一種注定的天命(destiny)中業力因果的安排。如果我們尋找到更高明的心智、更高度整合的智能(oneness),那麼我們的星球將會被保存下來,而不是被摧毀掉,否則,我們隻會在耗盡這個世界的資源之後,看著我們的地球整個消失殆盡。而那時,我們依然受苦的靈魂可能隻能尋求另一個修煉的地方,但是,很大的可能是那個世界可能沒有這個星球這麼美麗,也可能並非實體。

每一個靈魂的年齡都相同,也可以說是毫無年齡可言,隻不過有些靈魂比其他的靈魂進化得快一些。當然到最後,我們都會畢業,進入天人合一的一體之中(one),但是我們進化的速度,完全由個人的自由意誌(freewill)而定。

我根據自己自由意誌(freewill)的覺知來寫本書,這與我們靈魂自主選擇父母或環境的那種能力是不同的,這可說是一種人類本源的意誌,是我們在地球上自己可以控製的部分。我將這種意誌與命運區分出來,通常這樣的意誌能將我們的心智更好地整合起來,去做一些事,這當中包括好事情與壞事情。

同樣的道理,我們也可以決定是否要不斷增加自己愛與慈悲的能力。我們可以做一些小小的善行,給自己內心帶來安慰;我們拋棄自私自利,變得慷慨大方;我們不再心懷偏見,而是平和地尊敬他人。在生命中的每一個層麵,我們都可以做出愛的決定,而我們的靈魂也會因此得到進化和成長。

哈佛大學醫學院心理學家、普利策文學獎得主約翰·馬克博士(JohnE.Mack)曾經寫過:

經曆過幾世紀的意識形態支離破碎的交鋒之後,目前,我們正麵臨著科學、心理學與靈性的集體意識。當代的物理學與高等心理學都在向我們揭露一個領域……我們所有的感知都是來自一直高度關聯的共鳴,這種共鳴在物質界和非物質界都存在,它能夠實現宇宙的公平、真理與愛,而非僅是烏托邦式的幻想。

這種能力的核心,就是一般西方世界所謂的“非常規”的心智狀態,但是在擁有偉大宗教傳統的世界當中則被稱為最初的宗教意念,你可以稱為神秘的一體合一、天人合一或宇宙之愛……從這個意義上來看,“自我本體”可以無限發展,超越極限。

在這裏我要用“靈魂”(soul)來代替“自我”,再加上一句:這個範疇遠遠超越了用實體可計量的物質界的宇宙。

我花了24年,總算找到本書所要闡述的簡單真理:“我們就是不朽,我們就是永恒。”

我們的靈魂永遠不滅,既然如此,我們就該把不朽當做一種祝福;或者,說得更簡單一點,我們要為不朽早做準備,以使我們的靈魂更快地進化成長,更接近療愈的目標,更靠近較高的意識層次的次元境界。如果我們不作準備,就得不斷重複此生的難題—重新輪回不斷學習實踐今生沒有學習好的一切。我們無法明悉此生該學會的教訓,就是拖延了來世的生命。

然而我們要如何準備呢?這就是我想告訴你的,在這一世要做的準備:我們要學習如何擁有更和諧的人際關係;學習更有愛心,更有慈悲心;學習如何讓我們的精神、情緒、心靈更健康的方法;學會去幫助他人;學會享受人間萬事萬物,懂得維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以促進這個世界的進化與發展。因為我們在替我們的不朽作準備,所以我們心存敬畏,更愛自己,我們的心靈得到成長,靈性也得到更快的進化,這一切將使我們更好地療愈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