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博克拉(2 / 3)

艄公樂得如此,索性散淡而坐,指點湖山,何處有白塔,何處觀日出,何處存風物,一一道來。漸漸廝混熟了,他將閑話扯向自家,原來這被你視作老漢的艄公,居然隻長你四歲,湖上、田間風吹日曬,竟將那相貌老去二三十年。

艄公道:吾有三子,負累重重,吾不得已,日夜辛勞,以乞供養之食。艄公又道:費娃湖舟資雖巨,每時七百盧比(艄公差矣,實為二百二十盧比),吾僅取五十,其餘皆屬舟主。艄公再道:吾之幸事,實為膝下無女——貴客不知,吾國以女嫁人,須置嫁妝、彩禮,設宴會、派對,雖耗竭家財仍難成其事,尚無暇自哀已債台高築,以此處世,豈不悲哉!

艄公搖頭,太息,及至論及廓爾喀兵士家屬,卻又換作一臉豔羨。想那數百年前,廓爾喀國王已借驍勇善戰之師建立沙阿王朝,時至今日,廓爾喀兵士依舊聲名顯赫,更以雇傭形式輸往英國、印度。艄公斥道:兵士以血汗易外彙,獨令妻女坐享其利——無功受祿既多,女眷遂忘乎民生之多艱,每每招搖過街,揮霍成癖,擾市場,亂民心,甘為紅妝擲千金。艄公大惑:兵士妻女購物,為何絕無議價之舉?殊不知,討價還價,恰為尼泊爾市井生存之大樂。

作別湖麵,作別艄公,你徑去湖畔商街品味大樂。唱片店裏,錫塔琴聲一如煙縷,一如蛇行,直將你纏繞得再也無法挪動半步。你揀張椅子,坐定,靜候店主前來論道。果不其然,不多時,店主拋下雜務,蹁躚而至。他年輕,氣傲,民族主義,對喬治·哈裏森(George Harrison)一幹20世紀60年代西方音樂人奉若神明那位印度錫塔琴大師拉維·山卡(Ravi Shankar)不屑一顧。店主道:印度樂工,專媚西人之俗,不足取也。貴客既有心錫塔樂音,何不請回吾國宗師比加亞·瓦伊德亞(Bijaya Vaidya)新作《錫塔素達》(Sitar Sudha)一冊,以正視聽。你正疑惑,他已取來彩色木匣一隻,外繪神佛懷抱錫塔,內附草紙謄印說明。有西方文字道:比加亞·瓦伊德亞者,錫塔琴大家也,1987年組建尼泊爾著名樂隊蘇爾素達(Sur Sudha),參與環球音樂會何止百計;《錫塔素達》者,比加亞·瓦伊德亞首張獨奏專輯也,所錄九首曲目,除一首外,皆為比加亞·瓦伊德亞妙手原創。西方文字又正色道:《錫塔素達》包裝設計之理念,亦由比加亞·瓦伊德亞巧思構築——木料盡可循環乎天地,無害自然;工藝徒增就業之機緣,造福一方。

善既大焉,價必高攀。你稍一擲出大樂,店主已死死鉚牢“原創”二字,寸土不願舍讓。一首首試聽曲目:《自然之母》、《永恒紐帶》、《東方搖籃》、《雨神》……旋律精雅,細而不膩,裝飾音雖似風似絮,飄擺不定,一路逞奇眩異,主音卻自有精髓正氣,鋒發韻流間,盡將纖纖枝蔓攏如瑰意琦行。樂音既美,你已沒了去討價還價裏尋覓大樂的興致,匆匆付出盧比,請得莊諧並舉、性感浮沉的寶貝,轉向湖畔夜宴一處花園。

天色染暗,潮氣身披黑衣漫上岸來。花園裏,座墊半裹湖水,牛排半似幹柴。你遠離炭火,遠離美味,獨被寒氣裹挾,隻為觀瞻博克拉吹彈歌舞。小舞台上,紅男綠女近十人,半是樂隊,半是舞團,村歌社舞的裝扮,珠歌翠舞的場麵。數日前,加德滿都某幢木樓內,你亦曾觀得一番鸞歌鳳舞,五六個女孩,濃妝,赤足,一一披掛尼泊爾各式裙服,踩著黑乎乎的地毯,繞著烏壓壓的賓客,留連戲蝶一般飛來轉去。相傳濕婆乃南亞次大陸舞者師尊,擅舞蹈108種,舉手投足間,含宇宙創造、守護、寂滅之大義。而你眼前那隊舞者,舞姿雖是曼妙,百般舞蹈卻隻好似一般,三五組動作,往複排列組合,時而道是山地歡歌,時而道是密林嬉舞,萬變不離其宗。惟一舞者樣貌,倒教你如遭雷擊,那正是廟宇佛殿中銅塑金身菩薩之相,三分喜悅,七分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