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3 / 3)

周末的一天,婷婷一個人在家裏看到一篇有趣的小散文,裏麵出現了一個她不懂的詞語叫“雞鳴狗盜”。她覺得很奇怪,雞是會叫沒錯,可是狗怎麼會偷東西呢?她越想越不明白,便跑到爸爸的書架上翻到了一本《成語大辭典》,這本詞典據爸爸說還是他上大學時買的。

婷婷按著成語第一個字“雞”的第一個字母“J”找到“雞”字,然後再順著找到“雞鳴狗盜”這個詞。看到這個詞婷婷高興極了,心想馬上就可以知道答案了。

可是等到看到解釋的時候,婷婷又有些糊塗了。因為成語辭典是這麼注釋的:《史記·孟嚐君列傳》:“秦昭王囚孟嚐君,謀欲殺之。孟嚐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通篇都是古文的解釋。最後辭典解釋說:“後來以‘雞鳴狗盜’比喻卑微的技能。”婷婷看到最後一句,總算明白了雞鳴狗盜現在的意思,可是對這個成語最初的來源的解釋她還是似懂非懂,她想,還是等爸爸回來問他吧。

爸爸回到家裏,逐字逐句地把“雞鳴狗盜”在《史記》上的出典解釋給了婷婷聽,婷婷才恍然大悟,佩服地說:“爸爸,你真是厲害!”爸爸說:“不是爸爸厲害,而是這本辭典太深奧,不適合你用。明天爸爸給你買一本適合你用的詞典,好嗎?”婷婷聽了非常高興。

第二天,爸爸果然給婷婷帶回來一本《中學成語詞典》。婷婷照樣查了查“雞鳴狗盜”這個成語,裏麵的解釋就要簡單直白得多,都是用很淺顯的白話說的,不再是深奧的古文了。這本書從此成了婷婷學習上的寶貝。

工具書是不會說話的老師,在學習中,孩子學會使用工具書好處很多。字典的主要功能是查字,比如《現代漢語字典》、《新華字典》;詞典的主功能是查詞語。這些工具書提供字詞的形、音、意及其使用方法。

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充分地利用各種工具書。在學習中遇到生僻的詞語和不了解的人物,要及時查問詞典,這樣及時地掃清閱讀障礙,必要的話,還可以把查到的詞條抄錄下來,標注在生詞的旁邊,等到下次閱讀時,就能實現新舊知識一起學了。

工具書能使孩子的學習更為順暢,如果經常使用它,就會在學習中得心應手。通過查閱一些工具書,還能糾正一些容易寫錯的字。如,“按部就班”不能寫成“按步就班”;“再接再厲”不能寫成“再接再勵”。

學會使用有關工具書,不但能夠使孩子的文字表達規範化,而且還能使孩子掌握多方麵的知識。任何一本工具書對相關字詞的解釋都是比較全麵的,有些詞語的解釋很有意思,涉及很多人文和曆史典故,讀起來很長見識。

知識的積累過程是一點一滴的,通過工具書的幫助,孩子的學習會進步更快。但是,現在有些孩子,遇到不理解的字詞,自己不去查閱,而是問父母,這樣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了懶得動手的毛病。更不用說自己主動查閱資料了。所以這個習慣的養成,父母一定要重視。

要想讓孩子養成使用工具書的習慣,父母首先可以給孩子作一些趣味性的介紹,提高孩子對使用工具書重要性的認識,激發使用工具書的興趣。

其次,父母應給孩子做榜樣,遇到生字、生詞,多使用工具書。不要忽視問題,或是想當然地決解決問題。

再次,還可以通過一些激勵的方法去激勵孩子使用工具書,比如查字典比賽、查詞語比賽、找近義詞、反義詞及查成語比賽。

最後,父母也可以帶孩子去選購幾本適合孩子使用的工具書,在選擇的時候一定要認真看、認真選,在沒有辦法做出選擇的時候,可以詢問老師或其他教育學者,工具書買回來之後,放在孩子隨手可以拿到的地方,以便於孩子經常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