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2 / 3)

二、筆記要有重點。老師的講課是有主次的,因此筆記也應有詳略。不分重點地將老師的話全部記錄,或沒有聯係地亂記都不是記錄的好方法。應將課堂上的重點、難點和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以及自己認為掌握不夠的地方進行重點記錄。

1.記下老師列出的提綱。一般說來,老師的課堂板書就是課堂學習內容的綱目。這些綱目是任課老師在特別了解教材內容基礎上,根據教學體會寫出來的,它基本上能反映授課內容的知識結構和要點,它有助於孩子理解、掌握、複習新課內容而後知識體係,所以,孩子不妨將它記在筆記上。

2.記下老師強調的知識點。老師一再強調的知識點應著重注意,一定要記好、記全、記準。通常,老師強調的知識點往往以關鍵詞和線索性語句形式出現。關鍵詞是指在講課內容中。具有重要位置的詞語,可以作為記憶的引發器。線索性語句是老師用來提示即將出現的重要信息的語句,例如:“下麵這幾方麵非常重要……”,“得出的主要結論是……”,“考試時要考的主要問題是……”等等。聽到這樣的語句,就要注意記錄老師即將講到的關鍵內容。

3.記下老師講解的解題方法。老師在講解例題時,常常會講解解題的技巧、思路和方法。這些對於開發孩子的智力、培養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孩子可以將這些方法記錄在冊,並根據所記錄下的方法進行理解、複習,並且日積月累,舉一反三,這樣無疑會大大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習效率。

4.記下有疑問的知識點。孩子在預習的時候,還沒有搞清楚的易錯、易混、理解不清或模棱兩可的內容,尤其是經老師講解仍不懂的,更要記下來,課下再去請教老師或同學,可以帶著筆記本和筆,請給你答疑的老師或同學直接在筆記本上寫下要點、例句或典型例題,也可以邊聽講解邊記。

5.記下自己的想法和心得。聽課的時候,在老師的啟發和指導下,孩子有時候會突發奇想,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以前認為不相關的觀點串在一起,忽然悟出平日百思不得其解的道理,或是對老師講解的內容有新的想法和心得,也不妨將這些思想的火花記錄下來,以便於課後複習、理解、整理甚至進行新的創造。

三、對筆記進行階段性整理和補充。建立有個性的學習資料體係,如可以分類建立“錯題集”,整理每次練習和考試中出現的錯誤,並做剖析;還可以將筆記整理為“妙題巧解”、“方法點評”、“易錯題”等類別。這樣堅持下來,不斷擴大成果,就能克服“盲點”,走出“誤區”,到了緊張的綜合複習階段,就會顯得輕鬆、有序,還可以騰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把所學知識係統化、信息化。

做好課堂筆記,對提高聽課水平和效率有很大的作用。筆記是用來記錄老師課堂所講得知識點的,是課堂精華的記錄,因此教導孩子掌握科學的記筆記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和工具書“交朋友”

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比如說某一個字不認識,某一個詞語不理解,某一個人物不知道他的生卒年代和生平,等等。如果把這些“攔路虎”輕易放過,隻是囫圇吞棗,不求甚解地學下去,孩子就可能無法把握文章的意思,恐怕連書的內容都搞不清楚。更重要的是,很多孩子見到生字不查字典,“看字讀半邊”,愛讀錯別字的毛病也慢慢地形成了。所以,父母應該讓孩子和工具書“交朋友”,養成重視工具書的學習方法,當他們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懂得自己向工具書求助。這樣,得出的答案最快速又準確。

我國古代思想家孔子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就是說,工匠做事如果想做得又多又好,就一定要在做事之前將他的工具磨得十分鋒利。字典、詞典之所以被稱為工具書,就是因為它們是孩子學習中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