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信任和自尊能提供孩子成長的空間。(2 / 2)

1、發現孩子的優點,欣賞他,讚美他。

2、一件事情做錯了,通常隻是其中一個零件或一個小部分錯了;要先肯定對的部分,再糾正錯的部分。

3、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

4、避免用批評、貶抑和體罰的方式糾正孩子的錯誤;最好的方法是平心靜氣,把錯誤說清楚,並告訴他正確的答案或方式。

孩子的主動性一旦被培養起來,心智的成長就有動力,他會成為一個能不斷學習,適應力強而樂觀的人。敞開心胸、發揮耐心接納孩子天生好奇的本性美國一位科學教育學者羅維在十一歲時,跟著科學班去參觀普林斯頓大學。他在噴水池前碰到當代第一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愛因斯坦伸出手指上下晃動,有好幾分鍾,然後轉過頭來問羅維:"你能這樣做嗎?能看出一滴滴的水珠嗎?"羅維模仿愛因斯坦,伸出手指上下晃動。忽然間,噴水池的水柱似乎凝住了,成為一滴滴的小水珠。兩個人站在那兒有好一會兒,練習頻閃觀察術。愛因斯坦要離開時說:"千萬別忘記,科學隻不過是跟這差不多的探索和樂趣。"隨後將近半個世紀,羅維致力於把愛因斯坦這句話,轉告給全世界的大人和兒童:"兒童本來是天生的科學家,直覺渴望研究周圍的世界。你不需要許多科學術語或昂貴的實驗儀器,隻需跟他們一起尋根究底就行了。"求知的態度,不是來自記誦和閱讀,而是來自好奇、觀察和思考的樂趣。它使我們變得清醒、理性,並發展出求真的態度和喜悅。培養孩子的科學態度要注意以下幾點:

1、聆聽他們的發問。你未必能提供問題的答案,但你的聆聽和好奇,就能引發孩子的好奇和觀察天賦。

2、跟孩子說,讓我們一起看看。眼前的事,當然可以看個究竟;非眼前的事,則可以想想看,例如"鳥兒晚上睡在哪裏呢?"或許可以透過想象和討論,再找機會觀察。

3、多指點、多給他時間思考,不要塞給他現成的答案。

4、注意彈性思考。孩子跟你討論問題時,避免脫口就說"對"或"很好"。孩子天生具備好奇的本性,隻要你保持聆聽,帶他觀察,探索個中就理,從而得到樂趣,那麼科學的態度就會發展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