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信任和自尊能提供孩子成長的空間。(1 / 2)

一家兩個念中學的孩子,表現得主動進取,不但肯做家事、暑假有自己的安排,對未來也有努力的方向和信心。家中父母說:"我的兩個孩子都表現得主動進取,令我們相當感到安慰。"朋友好奇地問:"你們怎麼把孩子帶得這麼好?"他們互看了一眼,異口同聲說:"給孩子主動進取的機會。"他們相顧一笑。朋友接著問:"可否說說看,跟大家分享心得。"於是,開始了養兒育女的討論。"我覺得以身作則最重要。大人生活沒有章法,孩子就跟著沒有章法;大人主動進取,行事樂觀,孩子就受到熏陶。"孩子的父親快人快語地表示自己的意見。孩子的母親接著說:"我們遵守幾個教育子女的原則,那是引發孩子順利成長的原因。""你能說說看嗎?"朋友追問下去。"我們讓孩子一起做出決定。無論是做家事或戶外活動安排,一起做決定使孩子有自信,從而孕育主動的態度。""你們能信任他們的判斷力?""一開始,讓他們做些簡單的選擇,像吃什麼菜、穿什麼衣服、怎麼布置家裏。我們一起做決定,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盡量接受他們的意見,這能使他們主動。"母親想了想,接著說:"當然我們也有否決權,但非不得已不輕易使用,而且用它時要說明理由。""你們怎麼尊重他們的選擇?""這是教育子女的原則。有幾次我心裏不大讚同,但隻要他們決定做的事,在不違法、沒有危險、不影響身心健康之下,我們盡量不去幹預。"她的臉龐表現出耐心與寬容。"還有什麼妙方?"孩子的母親接著說:"給孩子鼓勵,不是物質獎勵,而是給子女鼓勵,這能令他們成功順利。要緊的是,為孩子製造一些成功的機會,然後稱讚他的表現和成就;無論是在收拾玩具、打掃房間、學校功課等方麵,都要協助他,製造成功的機會,然後鼓勵他,欣賞他。孩子的主動進取是經由大人的鼓勵而表現出來的。""還有什麼法寶?""把孩子的興趣帶起來。"孩子的信心十足的說,"孩子的興趣不是天生的,必須大人有興致帶他們去接觸各類事物和活動,讀書和求知也是一樣。孩子一旦有興趣,父母就該幫助他得償所願,主動進取的態度自然就發展起來。"孩子的主動性,決定於他的自尊是否健康。自尊健康的孩子,對自己有信心,有較好的自我觀念,也能維持快樂開朗的生活態度。孩子的自尊或自我觀念,是搜集別人對他的看法而形成的,尤其是父母和師長的教養態度,對他們的影響很大。如果對孩子采取批評、冷嘲熱諷和暴力對待,孩子的意識裏就形成一個不好的我:長期的失敗、挫折、受到排擠或鄙視,也會形成不好的自我觀念。

這些都會造成不健康的自尊,成為壓抑其主動性和學習力的原因。健康的自尊來自對孩子的欣賞和鼓勵。孩子表現好的,要及時欣賞和肯定;不對的要平心靜氣,教他正確的作法,這樣孩子的自尊就會比較健康,而主動性也會自然流露出來。父母親整天為孩子看功課,如果采取挑錯誤、指正錯誤的熊度教孩子,孩子的主動學習就會漸漸消失,例如你說"這篇文章字跡潦草、錯別字太多,要用功改正"、"又算錯了,現在把它改正過來"、"你背得不夠熟練,再去背幾次"......這種話說多了,孩子的挫折感加深,信心動搖,主動性就受到壓抑。然而並非不要改正孩子的錯誤,而是在改正錯誤之外,還有更重要的任務,那就是欣賞孩子做得好的部分。父母親無論如何,必須練就好眼光,看出孩子身上的許多優點。例如你說"這篇文章立論很好,是一篇好文章。我看到兩個錯別字,改正過來就很棒了"、"你數學思考和解題方式都很犀利,至於計算上的錯誤,隻要多練習就能克服"、"你能為別人設想,我很高興"、"你製作的母親節卡片,精致、用色大方"......像這類的語言,有利於孩子信心的建立,從而養成他的主動性和自發性。不過要注意的是,欣賞和讚美不可以無中生有,要真的發現值得欣賞的行為或表現,才可以說,不可一味灌迷湯,更不宜讚美與孩子年齡或身心發展不相稱的事。透過培養健康的自尊,引發孩子自動自發,其要點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