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地,西南州,整個湘地多山,而又以此地為最。

這裏有的地方方圓百裏內,幾乎不見平地,一座又一座山將這片土地給擠滿了。

時至今日,科技發達,現代化進程也已經取的了極大的成果,可對於有些地方來說,想要推進現代化,卻並不容易。

西南州,就是這樣一個地方,這裏的地勢太過奇特,各種各樣的大小山挨著一座又一座,就是想要修一條路,那也都是極不容易的事情。

事實上早在十幾年前,省中心為了響應國家號召,曾經專門對這裏有過研究和扶持,單單僅財政撥款就高達上百億,可這上百億投進來,最終也隻不過在這山坳坳裏修出了一條鐵路和一條公路,而且這兩條路的長度都不超過一百多公裏。

短短一百多公裏,光隧道就打了不知道幾十個,最終,省中心決定,暫時放下這裏。

如今,十幾年過去,這裏有很多地方都依然是老樣子,除了一些被開發的景區之外,大部分地方都依然保留著原始的麵貌。

人山界,這是一個坐落在這百裏大山中的一個村落,說是村落,可一個村總共加起來也沒有多少戶人家。

放眼望去,房屋都是磚土混合的那種老式建築,且大都建在山腳和一些相對來說較為平坦的山坡上。

村中沒有路燈,沒有水泥路,更沒有什麼學校和衛生院之類的。

相比較現在外麵的那些新農村,這裏顯得有些過於落後了。

事實上,如今也是不怎麼需要了,因為當地政府在離這裏幾十公裏之外建了一個安置小區,前兩年這裏就開始搬遷了。

現在這個本就落後且貧瘠的村落變的更加的荒涼了,因為大多數人都搬走了,寥寥留下來的,多是一些上了年紀,不忍最後離開故土的老人。

但是,也有例外。

一座落於一個山坡上的磚土房內,嫋嫋炊煙自青黑色的瓦片縫隙中飄蕩而出。

屋內,灶房裏,蘇銘正不斷往灶裏添著柴火,他如今算是唯一一個還留在這村落裏的年輕人了,就連他的父母,都搬去了幾十公裏外的安置區。

如今這棟老房子裏,也就他和他爺爺還住在這裏了。

蘇銘作為一個二十三四歲的年輕人,當然不是一個舍不得故土而留下來的人,在他看來,生活,肯定是要向著更加美好的方向而去的。

這裏雖然說是他的故鄉,可什麼都沒有,沒有學校,沒有基本的醫療保障措施,還記得他小時候上學,每天要徒步十幾公裏,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啊!

村裏要是有人生病了,就兩個方法,一個是用草藥,一個就是硬抗。

沒辦法,因為方圓幾十公裏都沒有一家像樣的醫院。

不過,這裏倒是草藥很多,且每家每戶都多少懂一點自古流傳下來的醫術,所以,一般的小病倒也沒有什麼。

然後就是沒有娛樂,這對於一個年輕人來說,是最不能忍受的,更加過分的是,網絡也沒有,而且連電,也都是時有時沒有。

就這種環境,沒有哪個年輕人能夠忍受的了,而且蘇銘還曾經是在外麵見過霓虹璀璨的,再來見這種環境,就更加的不可能忍受的了。

不過,這對於現在的他來說,卻是一個理想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