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蠱之禍後,由於懷念太子劉據,劉徹再沒有立新太子,這種狀況一直持續了四年,直到劉徹臨死前。
後元元年(前88),鉤弋夫人所生的皇六子劉弗陵,已經七歲了,身體敦厚胖實,性情聰明可愛。劉徹想立劉弗陵為太子,但又顧慮重重。
此時巫蠱之禍過去已有兩三年了,衛太子一黨早已被清除幹淨,按理說劉徹應該沒什麼好顧慮的。劉徹這時候之所以小心謹慎,其實是擔心另一件事情。漢朝曆史上曾出現過呂後專權的例子,那一次劉姓皇子幾乎被屠戮殆盡,漢室江山,差一點就讓位給呂姓人家。一隻腳已經踏進墳墓的劉徹,最擔心的就是自己死後,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
劉弗陵還這麼小,他的母親也很年輕,若是傳位給他,就一定會有太後專權的事情出現,一個二十幾歲的年輕太後,又是如此的美豔絕倫,一旦大權在握,到時候若是做出什麼禍亂宮廷的事來,恐怕沒有人能阻擋得住。
這個問題劉徹思考了許久,到最後劉徹覺得自己的身子骨實在不行了,活在世上的時間不多了,終於一狠心,將立儲傳位之事付諸行動。
要想保證皇權的順利傳承,首先要做的事是清除障礙。衛太子一脈早已凋零,這時候基本上沒什麼威脅,於是劉徹的注意力,便轉向了其他皇子。
劉徹早年總共有六個兒子,分別是太子劉據、齊懷王劉閎、燕剌王劉旦、廣陵厲王劉胥、昌邑哀王劉髆以及幼子劉弗陵。六子中,齊懷王劉閎早死,太子劉據後來也死於巫蠱之禍,此時的皇子,實際上隻剩下四個。
四人中,燕剌王劉旦的年齡最大,如果按照立長的祖製,劉旦無疑是新太子的法定繼承人。但遺憾的是,劉旦這個人驕狂多欲,劉據蒙冤死後,他經常以未來皇儲的身份自居,洋洋得意之情,竟然絲毫不加掩飾。
劉據死後,劉旦見劉徹遲遲不立新太子,心裏就有些迫不及待了,於是便上書一份,要求進入宮中作為宿衛。這是以前曆代太子應該做的事,劉旦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當麵跟劉徹要新太子的位子。
劉徹本來就不喜歡劉旦,此時見他竟然如此狂妄,膽大到開口要太子位的地步,不由得勃然大怒,毫不猶豫便下令將送書的使者斬了。劉徹斬了使者,立馬就把劉旦嚇住了,一頭霧水的劉旦,這時候才慢慢清醒過來,原來自己的父皇,並沒有立他為太子的意思。
這件事過去不久,便有人告發劉旦,說劉旦無視朝廷法度,私藏逃犯。劉徹聽說後,便下令削去劉旦管轄下的良鄉、文安等三縣,以作懲罰。
經過這兩件事後,劉旦驚懼交加,隨即便大病了一場,病好之後,再沒了爭儲之心。燕剌王劉旦的故事,就這樣結束了。
而劉徹的另一個兒子廣陵厲王劉胥,是個浪子型的人物,喜歡歌女舞姬,經常放浪形骸,這個人雖然有許多缺點,但對皇位什麼的沒多少興趣,因此劉徹便沒有多注意他。
劉據死後,最有實力與劉弗陵競爭儲位的,是昌邑王劉髆。昌邑王劉髆是李夫人所生,而李夫人的哥哥,便是先征伐大宛、後投降匈奴的貳師將軍李廣利。李廣利這個人雖然名頭很大,但能力確實一般,他之所以能成功征服大宛,很大一部分是運氣的原因。這個人本事不大,但野心卻不小,征和三年(前90)他出征匈奴之前,竟然與丞相劉屈氂商量,意圖立外甥昌邑王劉髆為太子。李廣利出征之後,不想劉屈氂因當年的巫蠱大案不實而受逮捕,結果全家被殺。劉屈氂死後,李廣利擔心陰謀敗露,想打敗匈奴回來恕罪,不想因求功心切,竟然全軍覆沒,害怕回去受責罰,便投降了匈奴。李廣利投降匈奴後,劉徹勃然大怒,殺李廣利全家以泄憤,而對於昌邑王劉髆,劉徹更是討厭上了。可以說,因為舅舅李廣利的原因,劉髆無論如何都沒機會成為新太子人選了。
如此一來,剩下的就隻有鉤弋夫人之子劉弗陵。
儲君人選雖然定了,但劉弗陵畢竟年齡太小,劉徹擔心自己死後,朝廷大權會旁落。為了保證皇權的順利交接和交接後的穩定,劉徹覺得自己必須再做幾件事情。
過了幾天,年老的劉徹和年輕的鉤弋夫人在宮中遊戲。鉤弋夫人玩得高興,不小心說錯了一句話。這句話本來也不是什麼大逆不道的話,可沒想到劉徹聽見後,突然臉色一沉,發起怒來。鉤弋夫人大驚,急忙跪伏在地求饒,說是無心之過,請求劉徹寬恕。沒想到劉徹不但不寬恕,反而一擺手,命左右的人將鉤弋夫人下了獄。鉤弋夫人離開之時,淚眼汪汪望著劉徹,眼神中盡是不舍。劉徹心腸雖狠,但畢竟心中不忍,看到鉤弋夫人乞求的眼神後隻是冷冷說道:“快走!快走!反正不能再讓你活下去了!”當初的河間趙氏奇女子,就這樣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到死之前,她都沒能想明白,劉徹為什麼要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