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君公主一死,劉徹就又頭疼起來,當然了,他不是為細君公主的死而傷心,他是個鐵血雄風式的帝王,雖然有些痛惜,但絕不會因兒女私情而皺眉頭。他之所以頭疼,是因為女子在烏孫國是沒有王位繼承權的,若是得不到烏孫國的王位,自己不是白忙活了嗎?就這樣,劉徹又把楚王劉戊的孫女解憂公主嫁給了岑陬。
解憂公主的命運和細君公主一樣,都是不幸的。因為解憂公主嫁過去不久,岑陬就死了,岑陬一死,解憂公主就又改嫁了。但同時又比較幸運的是,解憂公主改嫁後,竟然一口氣生了五個子女,這其中便包括三個男孩。
解憂公主為烏孫國王生兒育女,漢朝與烏孫國的和親,終於開花結果,而劉徹的和親政策,無疑也取得了成功,從此之後漢朝一直與烏孫睦鄰友好,而漢朝的使節,從此能亳無阻礙地越過蔥嶺,到達安息、羅馬等地,張騫出使大月氏所開辟的西域通道,從此便繁榮起來,各國使節來來往往,漢朝的國威也遠播異域。
烏孫是西域各國中與漢朝關係比較好的國家,因此劉徹才用溫和的和親手段安撫之。但除了烏孫,西域還有其他的國家,這些國家中,諸如樓蘭、車師等國,對漢朝就沒那麼敬重了,經常打劫漢朝的商隊使團。劉徹幾次派出使者到大宛去尋找汗血寶馬,但幾年過去了,竟然一匹都沒有得到,這讓嗜馬如命的劉徹大為惱怒。
漢朝雖然打敗了匈奴,匈奴人對漢朝懼怕莫名,但西域各國都沒有真正見識過劉徹用兵的天賦,因此對漢朝也就不怎麼忌憚。
當然了,剛開始之時西域各國對漢朝還是比較敬重的,畢竟漢朝打敗過強大的匈奴,而西域各國即便是現在,也還活在匈奴的陰影下。
自從博望侯張騫打開去西域的通道後,越來越多的漢朝使者走出了西域。這些使者大多數都是毛遂自薦的,他們的氣節品性都很一般,之所以出使西域,絕不是為了忠君愛國,而是為了發財。
這些使者到了西域後,胡作非為,中飽私囊,更有甚者還將劉徹與西域各國國王互贈的禮物占為己有,然後倒買倒賣,從中牟取暴利。由於漢朝使者的態度蠻橫,西域各國對漢朝的印象也發生了變化,態度開始不恭敬起來。這種不恭敬發展到後來由於受到匈奴人的挑撥,一些國家竟然公開實施搶劫,劫掠漢使攜帶的貴重財物。
漢朝使者以前出使西域時耀武揚威,後來屢屢被強盜打劫,心情就有些惱怒了,於是回去後便在劉徹麵前添油加醋地挑撥一番,說西域各國對漢朝如何如何不敬,如何與匈奴勾結等等,並且說他們這麼長時間之所以沒給皇上弄到汗血馬,就是因為西域各國打劫漢使,通往大宛的道路被阻絕的緣故。
受到挑撥後,劉徹認為有必要給西域各國一些顏色瞧瞧,但漢朝是個大國,去欺負西域的小國家,多少有點不好意思。於是劉徹便將興風作浪的匈奴人確定為打擊目標,拜趙破奴為將軍征伐西域。
元封三年,從驃侯趙破奴率兵數萬開赴匈河水,找匈奴主力進行決戰。自從漠北之戰後,匈奴人元氣大傷,再無力氣反抗漢朝的進攻。這時候見趙破奴率大軍前來,匈奴人心膽俱裂,還沒碰頭就遠遠逃開了。
趙破奴千裏跋涉來到西域,竟然撲了個空,這讓他有些不甘心,眉頭一皺,便做出了決定。劉徹之所以讓他出兵,打擊匈奴是假,震懾西域各國是真。既然找不到匈奴,挑兩個比較張狂的西域小國教訓一下,也是能夠取得敲山震虎的效果的。
這樣想著,趙破奴在西域溜達了一年,待到將西域各國的情報搜集完整,便決定選樓蘭和車師兩個國家下手。
趙破奴率軍來到樓蘭國城下,見樓蘭國城門緊閉,不由得冷笑一聲,命令大軍就地紮營,卻不攻擊。樓蘭國王平時跟匈奴勾結在西域耀武揚威,這時見漢軍主力兵臨城下,早已嚇得麵如土色。
天黑之後,趙破奴依舊沒有下令攻城,卻率領漢軍拔營而去。
見漢軍來了又去,樓蘭國王頓時便糊塗了,擔心趙破奴是在使什麼計謀,因此派人一路跟蹤,想要看個究竟。
趙破奴離開樓蘭城後大張旗鼓地向東行去,樓蘭國探子一路跟隨,見漢軍沒有回頭的意思,便回去報告樓蘭國王,說漢軍真的撤了。
樓蘭國王這時候才鬆了一口氣,雖然之前他已經和匈奴單於約好,一旦漢軍攻城,匈奴主力便從背後偷襲漢軍,兩國軍隊前後夾攻,從而一舉消滅漢軍。但即便如此,他心中其實一點把握都沒有,當年匈奴最強大的時候都被漢軍打敗了,如今日漸沒落,而漢軍依舊強盛,若說匈奴能打贏漢軍,連他自己都不相信。因此見漢軍撤退,他心裏的石頭才真正放下來。
且說趙破奴拔營離去,行了幾百裏後,命令手下率大軍繼續向東,他自己則挑選精騎七百人,沿著一條早就偵查好的捷徑一路疾馳,清晨時趕到樓蘭國城下,趁著守備鬆懈,一舉攻進王城,將樓蘭王生擒活捉。
攻下樓蘭國後,趙破奴略作休整,便將兵鋒指向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