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青與李廣、趙食其相遇後便開口說話了,說我派你們去右路襲擊伊稚斜的左側背,但等到天黑也不見你們出現,這到底是什麼原因?由於沒有追到伊稚斜,衛青這時候的心情是不大好的,說話的語氣估計也就不怎麼客氣。
原來李廣與趙食其出發後,因為沒有向導,在陌生的北大漠便迷路了。這一迷路,就錯過了與伊稚斜單於主力的大決戰。李廣出征前原本向劉徹請求過,之所以擔任前將軍,就是想麵對麵和匈奴單於的主力痛快地廝殺一番。他是漢朝老將了,少年時期便從軍入伍,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這時候見衛青問原因,他氣憤大戰之前衛青將他調開,而迷路又讓他羞愧,兩種心情夾雜在一起,便覺得老天對他不公平,既然活著沒意思,還不如死了算了。想到這裏,李廣也不猶豫,憤然拔劍,結束了性命。
一代名將飛將軍,就這樣隕落了。漠北之戰衛青雖然取得了勝利,但李廣死於非命,卻讓勝利在生命麵前黯然失色。
霍去病率軍出代郡後,由於劉徹並沒有給他配備副將,所以一切決定都是他一個人說了算。他率麾下經過特別挑選的五萬精騎一路長驅直入,穿過離侯山,渡過弓閭河,北進兩千餘裏,雖然沒找到伊稚斜單於的主力,卻鬼使神差地與左賢王部相遇。
自從元光二年馬邑之圍以來,與漢軍作戰的匈奴主力主要是匈奴單於本部以及白羊王、樓煩王、休屠王、渾邪王、右賢王等部,至於左賢王部,以前雖也有過接觸,但並沒有麵對麵決戰過。
霍去病最擅長的是長途奔襲閃電戰,也就是特種作戰,偏向於偷襲的那種。霍去病雖然擅長特種作戰,但這並不意味著他缺乏正規作戰的能力,當年收複河西時,他曾在皋蘭山下與匈奴盧侯、折蘭二王相遇,那場戰役,便是從正麵以硬碰硬的方式進行的。這次與匈奴左賢王的邂逅,也是如此。
左賢王部由於偏居漠北,這些年沒怎麼和漢軍交戰,實力保存得比較完整,人數也遠遠比霍去病的五萬人要多。雖然是以寡敵眾,但霍去病卻絲毫沒有膽怯之意,他這次是有備而來,麾下五萬精兵俱都經過嚴格挑選,雖說一個頂不了三個,但頂兩個還是差不多的。
霍去病打仗與衛青不同,衛青喜歡拉開架勢先排兵布陣一番,然後再真刀真槍地幹。而霍去病不同,霍去病的打法既簡單又直接,如果敵人沒發現,那他就偷襲;如果發現了,那沒辦法,偷襲用不了,就隻能拚力氣了。怎麼個拚法呢?很簡單,直接衝上去,用大無畏的精神,以最蠻橫的方式打倒對方。所以,這次的漠北決戰,霍去病用的就是最蠻橫的方式。
霍去病雖然蠻狠,畢竟左賢王部的人數比他多許多。雙方人馬碰撞在一起,毫不含糊就殺了個天昏地暗。霍去病用最蠻橫的方式打仗,這過程就簡單地不用說了,隻有一點需要說明:這一戰的慘烈程度比之當年的皋蘭山一戰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
戰鬥結束後,霍去病一部殺敵七萬餘,左賢王戰死,俘獲匈奴屯頭王、韓王,以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共計八十餘人。
左賢王死後,霍去病趁勝追擊,來到狼居胥山。略作休整之後,霍去病祭天封禮,以示消滅匈奴的決心。封禮完畢,便又跨上戰馬,一路向西追擊,如摧枯拉朽一般連戰連捷,一直打到了瀚海,也就是今天的俄羅斯貝加爾湖,方才凱旋而歸。
衛青和霍去病的漠北之戰,就這樣以漢朝的完勝而結束,有漢以來強大的匈奴,終於遠遁漠北,從此漠南無王庭。
而作為此戰的主將,衛青雖然因逼死李廣而英明有損,但年僅二十二的霍去病,卻從此戰功彪炳。漠北之戰漢朝總共消滅匈奴兩大集團主力部隊九萬餘人,其中霍去病七萬餘,衛青一萬九千餘。
霍去病班師後,劉徹十分高興,加封霍去病食邑五千八百戶,霍去病的許多麾下也都封了侯,這其中便包括從驃侯趙破奴和關內侯李敢二人。
對於衛青,劉徹卻沒有加封,這其中的原因,除了斬獲不及霍去病多,也許還有皇後衛子夫失寵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