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學名詞解釋題(2 / 2)

15、《九歌》

是楚國南部流傳已久的一種民間祭神的樂歌;

很早在先秦典籍中出現過,稱它是啟從天上偷來的音樂;

楚國民間應有不少的類似《九歌》口頭文學;

屈原對於《九歌》在民間原基礎上對其進行改造和加工。

16、漢賦

漢賦,是漢代賦的總稱。廣義的漢賦包括騷體賦、漢大賦和抒情小賦。狹義的漢賦,指漢大賦。

17、京都賦

以歌頌城市的風物建築為主,常在鋪排和誇張中展示城市的繁華富麗。

楊雄“四大賦”

班固《兩京賦》

張衡《二京賦》

18、遊獵賦

盛世文學。作用美帝功、頌國威,潤色鴻業,渲染大國聲勢,而勸百諷一。

司馬相如《上林賦》、《子虛賦》。

19、《史記》

《史記》由司馬遷撰寫,為中國曆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為“二十四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20、《漢書》

第一部紀傳體斷代;

班固《漢書》,班昭續補八《表》,馬續續補《天文誌》。

21、史記五體

“史記五體”是指史記的五種體例,一書兼五體。

12本紀,30世家,70列傳,10表,8書。

22、漢樂府

兩漢樂府是指由朝廷樂府係統或相當於樂府職能的音樂管理機構搜集、保存而流傳下來的漢代詩歌。

23、古詩十九首

被蕭統作為整體收入《文選》,共19首故名,作者不詳,大概出自東漢文人之手,內容以抒發遊子羈旅情懷和思婦閨愁為基本內容,是東漢文人詩最高成就。

24、七發:

樂療、食療、車馬療、舞療、田畋療、觀潮療法、精神療法。

補:

①.宋玉 《風賦》《高唐賦》《登徒子賦》《登徒子好色賦》

②.西漢初年政論散文———用於討論政事,總結秦亡曆史教訓。

陸賈《新語》、賈誼《新書》、

晁錯《論貴栗疏》《論積貯疏》。

③.遊獵賦———司馬相如《上林賦》《子虛賦》

④.抒情小賦———張衡《歸田賦》

禰衡《鸚鵡賦》

⑤.楊雄四賦《甘泉賦》《羽獵賦》《河東賦》《長楊賦》

⑥.【東漢】班固《詠史》———現存最早的完整的文人五言詩。

【東漢】秦嘉《贈婦詩》三首———文人抒情詩成熟的標誌。

【東漢】佚名《古詩19首》———文人五言詩最高成就。

古詩19首:

1.禮與俗的衝突;

2.思辨色彩

(永恒與有限的關係 \/\/ 人的心態與生命周期的關係 \/\/ 憂鬱與歡樂的關係 \/\/ 來去親疏的關係)

3.遊子的獨特感受

(敏銳的節序感。 \/\/微妙的空間感。 \/\/ 深切的世態炎涼感。)

4.藝術特點

(巧妙的起興發端。 \/\/ 情景交融,虛實相滲,構成渾然圓潤的藝術境界。 \/\/ 語言爐火純青。 \/\/ 頹廢而傷感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