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粵商代表,代代皆有才人出(4)(3 / 3)

1989年10月,劉鑾雄宣布將中華娛樂旗下兩家上市公司保華集團(前為保華建集)和瑞福合並為保華國際,開始了其私有化計劃的第一步。接著,他將私有化的目標對準華人置業。

從1989年12月到1991年9月,愛美高兩度提出私有化華人置業建議,均遭到韋理為首的中小股東的反對,原因隻有一個:價格太低。韋理當時股權被稀釋,透過旗下上市公司亞洲證券仍持有華人置業7.5%。

1991年9月,愛美高再次建議“2換1”,以每兩股華人置業換一股愛美高,要私有化華人置業。但是還是遇到阻力,有小股東委托律師刊登報刊廣告呼籲股東反對,惹得香港證券監察委員會也介入,批評愛美高遊說小股東接納建議違反收購及合並守則。

1991年12月,愛美高修改私有化條件,提出以每200股華人置換115股愛美高及23份愛美高認股證,部分股東開始轉變立場。這是一場費時費力的以一對多的角逐。

1992年2月10日,華人置業召開特別股東大會,經過長達7小時的激烈辯論,大會通過私有化建議。

當時華人置業每股資產淨值高於愛美高,華人置業小股東竟接納這項建議,令香港資本市場看得眼紅,也頻傳其中有問題。部分小股東即往證監會投訴,並前往當時港督府請願。事情越鬧越大,劉鑾雄成為熱門新聞人物,也不斷被點名。

1992年2月24日,香港證監會公開譴責劉鑾雄等人違反收購及合並守則,並向百慕達最高法院要求押後聆訊華人置業私有化建議,或反對私有化建議。

除了輿論,證監會明確的態度已經很清楚了,愛美高和華人置業在最後一刻撤回私有化建議,劉鑾雄私有化華人置業一波三折,幾乎成功,又再次脫韁,最後還是功敗垂成。

劉鑾雄沒有放棄,1992年初,中華娛樂兼並了保華國際,9月,華人置業成功私有化中華娛樂。劉鑾雄顯現出了堅硬的個性和韌性,他的商業手段和策略,每次都能抓住敏感的焦點,略顯過急的做法有時確實張揚,但他依然懂得收斂,也知道自己的尺度。

1993年10月,劉鑾雄再出奇招,讓華人置業反向收購母公司愛美高。做法很有創意:每4000股愛美高換取4224股華人置業新股,另每6000份愛美高認股證換1505股華人置業新股。

顯然,這兩招都是為了完全控製華人置業。兩家公司聲明:收購主要原因是愛美高近年的發展策略出現轉移,由以往的證券和物業投資,轉為偏重於物業投資,增持華人置業股份,希望發展成為一家地產控股公司。因此,為避免兩公司物業投資活動出現直接競爭,遂收購愛美高。

但市場專業人士認為,華人置業反收購的直接原因,是劉鑾雄看中華人置業所擁有的在香港商業旺地的優質物業,希望直接控製華人置業。

劉鑾雄很精明,他知道要把收購做得賬麵很好看,才會讓小股東們收聲,有券商發布的財務報告稱兩公司合並後無損二者資產值,合並後愛美高股東應占盈利增加,而華人置業每股盈利僅攤薄4%。11月10日,愛美高和華人置業股東大會均以98%以上的絕大比數通過收購建議。

華人置業吃了愛美高,劉鑾雄及其家族直接持有華人置業52%股權,成為華人置業大股東,這家公司市值過百億,完全靠資本策略建立,威震香港。

這一收購案也為劉鑾雄創業故事劃了個句號,同時,開啟了劉氏嶄新的發展空間,他從此和經營實業告別,走上地產投資和購並買賣的金融資本發展之路,那個昔日的“風扇劉”銷聲匿跡,那個令香港中環震顫的“股壇狙擊手”也漸漸收手,不再猛龍過江,橫掃一片,而是變身“地產大鱷”,“銅鑼灣鋪王”。

香港華資新一代財閥誕生,劉鑾雄內心的興奮難以掩飾,當年他在華人置業特別股東大會露麵,並打破一貫不吭不語的作風,大談華人置業的未來發展大計。

一個時代悄悄終結,一個時代燦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