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狙擊香港大酒店,收獲甚豐
華人置業收購戰後,劉鑾雄握有3家上市公司,1986年至1987年間,劉透過旗下3家公司連續發行新股集資,再度展開連串收購。
他又瞄準李兆基旗下的中華煤氣,但李兆基有準備,在股市中大量吸納中華煤氣股份,提高持股比例,股價水漲船高,劉鑾雄大量吸納股份的計謀無法得逞,最後隻好將所持中華煤氣800多萬股份賣給基金,大購並戰役未打起來,但也獲利3400多萬港元。
劉鑾雄還不滿足,他的目標還有:香港巨富嘉道理家族公司——香港大酒店。這是一家曆史悠久的老牌英資公司,創辦於1866年,旗下資產包括半島酒店、九龍酒店、淺水灣酒店、山頂纜車及中區聖約翰大廈。由於經營保守,股市表現低迷,股價大大低於資產淨值。而且,嘉道理家族僅持香港大酒店約12%股權,大股東是華商梁仲豪家族,持有大酒店30.4%股權。兩大股東長期默契合作,嘉道理家族掌管公司酒店業務,梁氏家族負責地產業務,兩家在董事局一直相安無事。
1987年初,梁氏家族想淡出大酒店,將所持大酒店30.4%股權分別售予劉鑾雄旗下的中華娛樂和富商林百欣旗下的麗新發展,中華娛樂約占20%股權。劉鑾雄購入大酒店股份後,和林百欣家族約見大酒店主席米高嘉道理,要求加入董事局,但被米高拒絕。1987年5月4日,大酒店召開股東大會,在會上劉鑾雄突然發難,投票反對米高連任主席,提議獲得林百欣家族支持,然而,米高憑借英資家族在大酒店股東中的影響力,仍以微弱多數當選,劉、林兩家族還是被拒於董事局門外。
此後,雙方交手不斷,水火不相容。當時年已九旬的嘉道理家族老大羅蘭士嘉道理首先向香港收購及合並委員會投訴劉鑾雄、林百欣兩家是“一致行動者”,根據證券管理條例,兩家持股量總計已超過35%的全麵收購點,必須以近半年來最高價向大酒店股東提出全麵收購。
嘉道理利用調查時機,獲得充裕時間部署應戰,在市場大量吸入大酒店股份。同時,嘉道理出險招,直接找到華人置業另一大股東韋理,希望聯手謀取華人置業控製權,並放出消息。這一“兵行險招”奏效,股市波動,一場你踩我場子,我踢你戲台的惡戰即將開演。
在法律上,劉林聯手有諸多障礙,而且再增持大酒店的可能性不大,同時,後院起火的威脅依然存在,劉鑾雄被迫退出收購戰。
1987年7月24日,劉鑾雄與嘉道理家族的財務顧問寶源投資達成協議,將所持34.9%大酒店股份轉售給一個銀團和彙豐銀行的一家附屬公司。當然,這些都是嘉道理家族的夥伴,都由寶源投資安排。
這一役,被譽為香港華資公司和英資公司的在資本市場的直接對戰,硬碰硬,劉鑾雄麵對老江湖雖然輸得有點勉強,但其氣勢和膽略,以及財技都令人刮目相看,成為同輩華人中的翹楚。
同時,在交易中,劉鑾雄獲利豐厚,旗下愛美高及中華娛樂兩家公司分別獲利4200萬港元和9400萬港元。嘉道理家族贏回麵子,但付出的代價極為慘重,也注定其日後逐漸衰落。
(四)華人置業吃了愛美高,新財閥誕生
1987年10月,劉鑾雄再次展開收購行動,透過中華娛樂收購萊龍空殼公司,改名為中娛策略(後改為瑞福)上市,負責證券投資,1987年12月又成功取得保華建築的控製權。劉鑾雄所控製的上市公司一度有5家之多,形成劉係資本王國。
1987年,他大手筆一次橫掃銅鑼灣、灣仔三棟寫字樓,然後大比例供股吸納資金,其動作快捷,狠辣。
劉鑾雄在80年代後期,用連環供股的招數不斷吸納資金,小股民叫苦連天之餘,也迫使韋理大幅減低對華人置業的持股量,完全控製住上市公司。從1985年到1989年的短短數年,劉鑾雄的王國,上市公司市值已從4億港元急增到58億港元,劉鑾雄出招凶狠,手段犀利,眼光獨到,精於計算,而且有膽有謀,實力不凡。
到上個世紀80年代末,出道10多年的劉鑾雄已經是和江湖大佬平起平坐的人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