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附錄(6)(2 / 3)

天地是廣闊無邊的,人事也是無窮無盡的。所有這些又各以其特點不同,而分成不同的類別。考察其中的計謀,就可以知道成敗的結果。所謂轉圓,或轉向吉的方向,或轉向凶的方向。聖人憑借道理規律來預測存亡大事,於是也知道了轉圓是為了就方。所謂圓,是為了使彼此意見融洽;所謂方,是為了正確地處理事務。所謂轉化,是為了觀察計謀;所謂接物,是考察進退的想法。隻有了解事物的關鍵,把握對方的主要想法,才能跟對方緊密聯合,使彼此主張一致。

七、損兌

要預測事物的得失就要學習“靈蓍”。所謂損兌,取決於事物剛剛有征兆的時候。事情的發展有是否適時的問題,也有成敗的問題,即使是很輕微的變化,也不可不細心觀察。所以聖人用無為來對待有德之人,當對方說話時,就觀察他的言語動作,並考核對方所做的事。“兌”,是要了解的對象。“損”,是要實施的行動。所以,聖人不以自己的言論來改變人家的言論。言辭不煩瑣,內心也不浮躁,意誌不亂,思慮也就不發生偏差。

當事情遇到麻煩時,就停下來仔細謀劃一下,把自然的規律作為謀劃的基礎。如果使對方圓的計謀不能實現,方的計謀也不能確立,這就叫做“大功”。無論是兌還是損,都是借助語言工具進行的。運用分威散勢的方法來處理政治鬥爭,來體現“兌”的威力。事情剛剛出現征兆時,就要及時決斷。所以善於損兌的人,就好像在千仞的大堤上決口放水,又好像在萬丈的高山上向下滾圓石。

持樞

所謂持樞,是指春季的耕種、夏季的生長、秋季的收割、冬季的儲藏,是依據天時的正常規律運行的,決不可企圖改變和違背這些規律。違背這些規律的人即使暫時成功了,最後也要失敗。所以君主也應遵循事物的基本規律,負責生聚、教養、收成、儲藏等重任。在社會生活中,尤其不可改變和抗拒這些規律。如果違背基本規律,雖然暫時興盛起來,最後還是要衰落。這就是天道,也是君主治國的基本綱領。

中經

所謂中經,就是說當別人有困難的時候,要跑去幫忙、救濟。如果解救處於困境中的人,那麼這個窮途末路的人一定會一輩子不忘記對方的恩惠。巧於雄辯的人,多是心地善良,又能廣施恩惠的人。那些對人施行德義的人,都是依道行事的。而能救人於困境的人,就能收服平民大眾並加以利用。但有的人生不逢時,有的深陷兵亂,有的因能言善辯而遭讒害,有的被迫放棄德行鋌而走險,有的遭到拘捕成為囚犯,有的想獨善其身,有的反敗為勝最後獨立於世。所以處世之道貴在能夠製服人,而不能受製於人。能製服別人的人可以掌握權力,受製於人的人就會丟掉性命。所以,看見外形要能判斷這個人大概的容貌,估量到他的身材,聽到聲音要能找到一致的觀點和方向,要善於解除仇恨和與敵鬥爭,要善於挽留想要離去的人和對付前來遊說的人,要善於及時了解真情和恪守正義。本書所闡述的都是道數,其變化的內容都在於《持樞》和《中經》二篇中。

所謂“見形為容,象體為貌”,就是根據和模仿對方的表情舉止而做出相同的表情舉止。這是為了遊說矯情做作的國君,以取得他的歡心。因為,可以通過陰影、回聲、舉止、容貌來了解一個人的真情,以取得他的信任。而那些有操守的人,眼睛是不看哪些不該看的東西的,耳朵也是不聽哪些流言蜚語的,他們說話都引自《詩》、《書》中的內容,處處做到行為端正,以德為容,並且莊嚴而又溫順。這樣的人就很難從外表來了解他內心的真實想法並獲得他的信任。遇到這種對手,我們就應深隱我們的真實意圖,不要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