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忙中善激發——孩子變聰明就這麼簡單(3)(3 / 3)

磊磊三歲多的時候,對接電話產生了濃厚興趣,後來慢慢成了家裏的專職“接線員”。

有一次,磊磊媽媽給磊磊爸爸打電話,磊磊好奇地湊過來,吵著嚷著跟媽媽要電話聽筒。媽媽看出了磊磊的心思,便將聽筒放在他的耳旁。

隻見,磊磊學著媽媽的樣子“喂”了一聲,之後就不說話了,待他停頓片刻後,媽媽親切地對他說:“叫爸爸。”可是,不管媽媽怎麼教,磊磊就是不肯叫。

後來,媽媽發現磊磊經常拿起電話嘀咕著什麼,管哪頭是聽筒哪頭是話筒。

記得一次,電話鈴聲一響,磊磊就立刻跑到電話機旁,拿起聽筒有模有樣地說:“喂,請問你找誰?好的,再見!”整個過程中,中間一點停頓都沒有,而且還沒等對方開口,磊磊就煞有介事地掛斷了電話。

現在磊磊四歲了,又喜歡上了按電話上的鍵盤,對此爸爸媽媽也沒有太在意。可是,一次月底繳電話費時,媽媽卻驚訝地發現當月的電話費早已遠遠超出了往常。原來,磊磊最近按的電話都撥通了,而且有好幾個還是國際長途。為了限製磊磊亂撥電話,爸爸媽媽突然想起了安全鎖,果然電話費用一下就恢複正常了。可是,他們又何曾想過,孩子的好奇心卻從此被剝奪了。

再後來,磊磊長大了,對打電話逐漸失去了興趣,反倒喜歡上了拆電話。每每看到磊磊的“壯舉”,爸爸媽媽總是又好氣又頭疼,逢人總說我家孩子簡直就是個破壞大王,隻要家裏添置什麼新玩意兒,他準會拆個稀巴爛。要是正趕上磊磊爸爸脾氣不好的時候,磊磊甚至還會因此而經曆一次皮肉之苦。

其實,家裏若有一個如此有探索精神的孩子,當爸爸媽媽的真應該感到萬分高興才是。因為在這種好奇的探索過程中,孩子才有機會接近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有助於加強他們認知能力的提高;即便在這一過程中他們會遇到一些困難,孩子也不會在意,反倒會自己想辦法去克服,而這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他們的自信心。

更為重要的是,對新事物的好奇心和熱情恰恰是影響孩子智力開發的關鍵因素。曆史上但凡有所成就的科學家、發明家、藝術家,無不在他們的孩提時代就具有極強的好奇心。當然,這裏並非是說所有的孩子都要成為這樣或那樣的“家”,隻是在提醒爸爸媽媽們,好奇心強的孩子一般他們的創造性也比較強,隻有對事物充滿好奇心,才可能去積極地想象,才可能去進一步探究,才可能出現新發明和新創造。而創造力是知識、智力、能力及優良的個性品質等多因素綜合優化構成的,而且一個人是否具有創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嶺。

事實上,孩子從出生的那刻起,就具備了旺盛的好奇心。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環境的改變,孩子的好奇心也會與日俱增。隻可惜,我們的父母卻很少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

孩子想玩泥巴,我們卻說:“太髒了,不許玩!”其實,這樣隻會阻斷孩子對事物的認知,縮小孩子的探索空間。

孩子想自己吃飯,我們卻說:“搞得到處是,而且飯也冷了,來,媽媽喂!”其實,這樣隻會扼殺孩子的自主意識、的動手能力。

孩子想要自己洗碗,我們卻說:“水這麼冰;別把衣服弄髒了;別把碗打碎了……”其實,在孩子眼裏,原本如同遊戲一樣的勞動,隻是因為你的一句話,往往會使愉快的勞動變成了苦差。

這是多麼悲哀啊!隻是因為大人限製了孩子的探索欲,隻是因為大人對孩子“不合規矩”的行為過分加以限製,隻是因為大人會什麼事都幫孩子做……所以,孩子才會一點點地降低對事物的熱情,剝奪孩子對事物的好奇心,沒有“親身嚐試”的體驗,孩子就很難獲得成就感,自信心也無從建立,更何談挖掘孩子的無限潛能。

所以說,家長的義務不光是含辛茹苦地把孩子撫養大,還應揣著一顆好奇心和孩子一同成長,和孩子做朋友。這不僅是孩子的快樂,也是做家長的幸福。

為“忙爸忙媽”支招

嗬護孩子的好奇心就等於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家長不要嘲笑或輕視孩子提出的問題,應尊重並鼓勵孩子多提問題。

如果家長回答不上孩子的問題,應坦白地告訴孩子,並鼓勵孩子開動腦筋,認真思考,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

經常與孩子一起參加戶外活動,更容易引發孩子的好奇心。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的好奇心會逐漸減退,家長應盡可能帶他們去參觀、遊覽,讓他們接觸新環境、新事物、新朋友,讓孩子的好奇心保持不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