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段行程,大夥終於到了河邊,溪流清清亮亮的,邊緣的水流剛好漫過孩子的腳背。看到小河,孩子們立刻歡呼雀躍起來。
五歲的陶陶第一個蹬掉鞋子,挽起褲腿,拿起亮亮爸爸準備好的網兜衝到溪流中,和水裏成群的小蝌蚪嬉戲玩鬧。
而亮亮呢?早已迫不及待地拿起塑料小桶和小鏟子,其實早來的路上,他就大聲宣布了他的計劃:要修建一座沙雕城堡。這是幾天前在看過電視裏的沙雕比賽後,他萌生的一個強烈願望。
於是,亮亮爸爸負責照看陶陶,亮亮媽媽幫助兒子搬沙,而生性乖巧文靜的寧寧則在一旁幫忙,她倆把附近的細沙轉運過來,堆成尖尖的沙堆。
隻見亮亮用小桶拎來溪水,澆在那堆沙子上,然後聚精會神地開始了他的創作。可是,這工作遠比亮亮想象的要艱難,那些細沙如此鬆散,即使澆了水也很難粘在一塊兒,亮亮試了幾次都沒有成功。亮亮媽媽看出了亮亮的困擾,建議他先用小鏟子把濕沙拍緊,拍成厚厚一堆,然後再慢慢在中間挖孔。亮亮聽取了媽媽的建議,果然沒一會兒工夫,一堆濕沙就挖出好多個孔洞。有了先前的經驗,亮亮在接下來的創作中利落多了。
而此時的寧寧拎回來幾片小葉子,正學著亮亮的樣子,獨自砌小沙堆,沒多時,一個圓圓的沙堆就做成了,然後,她又在沙堆頂上插上剛剛摘來的小葉子,乍一看,就像一個蘿卜頭!
“寧寧的小手真巧!”亮亮媽媽真心讚歎著,“這個蘿卜就像真的一樣!”
早些跑進溪流的陶陶玩膩了,聽到亮亮媽媽的讚美,也跑了過來。亮亮爸爸接著說:“來,我們大家一齊動手,看看誰砌得又多又好!”
就這樣,大家在一起砌了好多東西:小沙人、小沙雞、小沙兔、小沙屋,還有小沙橋。而陶陶則砌了一條像蛇一樣的東西,不過他說不是蛇,是長城。
孩子們的“作品”多種多樣,有的連亮亮爸爸媽媽都猜不出是什麼,不過,他們知道無論哪一個都是孩子大腦中豐富想象力的體現,而他們要做的就是用賞識的眼光和適宜的鼓勵為孩子的智能發展插上翅膀。
這是一幅多麼溫情、多麼快樂的親子畫麵啊。當孩子抓起一把沙時,指縫中流動的沙粒不僅會給孩子帶來一種特殊的感受、增添更多的樂趣,而且也會在不知不覺中鍛煉孩子的精細動作和肌肉力量,發展孩子對空間關係的認識能力。當然,在遊戲的過程中,更能很好地發揮孩子的智慧,正如俗話所說“心靈則手巧”。手指靈了,頭腦才會聰明,才會堆積出各式各樣的“作品”。因此,訓練孩子手的技能,對於開發智力十分重要。
不僅如此,相比變形金剛、拚圖積木、智能拚珠等益智類玩具,大多受限於既定模式,而沙子這種天然、取之不盡的遊戲材料可塑性極強,可以完全由孩子自己掌控,所以它更有助於孩子大腦思維的發展。另外,為了克服沙子易散的困難,不僅孩子的手和腦可以得到協調發展的鍛煉,而且他們的耐性也會得到磨礪,不得不說,這也是一種潛在的挫折教育。
除了玩沙玩泥,還有很多代代相傳的遊戲,如剪紙、折紙、翻手繩、彈彈子、拍紙殼、抽陀螺、滾鐵環、放風箏等,這些遊戲都有其獨特的益智功能,而且大多可以就地取材,簡便易行。
所以說,忙爸忙媽在給孩子提供現代益智玩具的時候,一定不要忘記傳統遊戲的積極功能,而且更要記住,任何玩具的選擇都應以給孩子帶來快樂和有益於他們的成長為標準。做到這些,才能在給孩子的童年生活帶來快樂的同時,促進他們的智能開發。
為“忙爸忙媽”支招
父母是孩子啟蒙階段最好的夥伴。因此,父母要有足夠的耐心和孩子共享遊戲的過程,千萬不要急躁。
家長陪孩子做的遊戲一定要適合孩子的發育狀況,不妨參考一些書籍或雜誌,了解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適宜做的遊戲,這樣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嗬護孩子珍貴的好奇心
你的孩子是不是總會表現出這一麵:越是不讓摸不讓碰的東西,越是想摸又想碰;越是不讓放到嘴裏的東西,越是想啃一啃;越是沒看過,不知道的東西,越是感興趣;經常會把“為什麼”掛在嘴邊,喜歡尋根問底;再好玩的玩具,也不會玩很長時間;喜歡拆東西,總想找到內部的秘密……
很顯然,這是孩子的好奇心在作祟。著名教育家陳鶴琴曾說過:“好奇行為是小孩子得到知識的一個最緊要的門徑。”的確如此,對於孩子而言,好奇心是如此的珍貴,它是孩子探求知識的動力所在,它是孩子擁有主動學習的動機,而孩子在每一次的親身嚐試中,自然也會有所收獲。但是,很多時候,我們的家長總會在不經意間將孩子的好奇心抹殺在萌芽狀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