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心態
知識經濟說到底,就是經濟領域內的治理競爭。誰運用智力開發出市場需要的新產品,誰就能在市場競爭中贏得勝利。美國傑出企業家布萊德說:“在競爭激烈的商業社會,唯一的生存之道就是持續不斷的創新。”這個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所以,每一個優秀員工都要視創新為使命,敢於自我否定,永遠走在別人前麵。
主動心態
諾基亞公司手機研發部 詹森說:“我不是為了薪水想不開,也不是為了公司派給的任務,我是在想,我們整天坐在研究室裏,除了完成上麵派給的任務,改進一下機型,就什麼事也不做了。現在手機市場競爭這麼激烈,我們能不能主動做一些工作,給公司拿出些新穎的創意?”
完美心態
所有的人對任何事物都以追求最理想狀態的觀念去對待。無論是產品質量,還是服務品質,都要永遠追求完美無缺。這是IBM對員工的期望,也是所有企業的期望。小托馬斯·沃森說:“這個信念能夠如變魔術一般引起人們對盡善盡美的狂熱追求,當然,一個求全責備的完美主義者,幾乎不可能成為一個讓人感到舒服的人;一個要求人們達到完美的環境,也不會是一個舒適安逸的“樂居”。但是,追求完美的工作表現,一直是我們不
斷發展進步的一種驅動力。”
隻有在行動中不斷地追求完美,向著更高的標準挺進,你才不會在原來的位置停滯不前,才會在激烈的職場競爭中永遠走在最前麵。
務實心態
麥當勞總裁克羅克說:“大部分學位高的人都不肯努力工作,他們隻想坐在銀行的桌子後麵,以為這樣便是進入商界了。我喜歡願意努力工作、不怕艱難、腳踏實地的人。”
腳踏實地的人,能夠控製自己心中的激情,認認真真地走好每一步,踏踏實實地用好每一分鍾。他們甘於從基礎工作做起,在平凡中孕育和成就夢想。因此,一個人隻有具備務實的心態,做事腳踏實地,才能找到自我發展的平衡點和支撐點的,才能在看似平凡的崗位上取得不平凡的成就。
敬業心態
《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作者阿爾伯特·哈伯德說:“一個人即使沒有一流的能力,但隻要你擁有敬業的精神同樣會獲得人們的尊重,即使你的能力無人能比,卻沒有基本的職業道德,一定會遭到社會的遺棄。”
敬業,顧名思義就是敬重並重視自己的職業,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並對此付出全身心的努力,抱著認真負責、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即使付出更多的代價也心甘情願,並能夠克服各種困難,做到善始善終。敬業是人的天性,是榮譽的象征,是勞動所賦予我們的一項使命。
彈性心態
世界500強企業培訓師這樣告誡員工:“各位應該將承擔的壓力於一段時間後適時放下,
並好好休息一下,然後再重新拿起來,如此才可承擔更久。”
如果壓力達到極限還不能適時進行調節的話,很容易把好鋼壓成廢鐵,甚至把人逼到崩潰的邊緣。有彈性的心靈才有輕鬆和自由。所謂彈性,就是那種能屈能伸,能在心態上學會彎曲的藝術。在你所承受不了的壓力麵前,要學會彎曲。彎曲,並不意味著低頭承認失敗,並不意味著放棄追逐希望,而是為了彎曲後的“重生”,為此積聚更多的能量。彎曲是為了更好地站立。生活需要有彈性的彎曲,這是一種生存方式,更是一種生活的真諦。
平和心態
有些人在自己事業一帆風順的時候卻因過度勞累而失去了生命,究其原因,就是沒有平衡好工作與生活之間的關係。工作再忙碌、壓力再大,也要學會享受生活。戴爾·卡耐基說:“成功的最好方法就是以從容不迫的心境完成任何事。”懂得休息才能更高效地工作。
平常心
所有人的加減乘除,最後得分都是一樣的。所以,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都不要太計較個人的得失。而是要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不驕不躁地麵對工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