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聰明反被聰明誤”:小聰明不如傻堅持
隨著《士兵突擊》的熱播,關於“許三多”和“成才”之間的對比也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剛開始,外號“一根筋”的許三多被很多人不看好,精明靈活的成才PK“一根筋”的許三多,一對一,成才明顯勝算大,明顯能力強。但最終,這兩個人都成功了,但綜觀他們的成長曆程,許三多的成功可謂“順風順水”,而成才的成功卻頗費周折。
許三多:新兵連→紅三連五班→鋼七連→參加老A選拔→進入老A特種部隊。
成才:新兵連→鋼七連→跳槽到紅三連→紅三連五班→參加老A選拔→因“戰鬥”中放棄被淘汰,回到紅三連五班→再次參加老A選拔→進入老A特種部隊。
成才比許三多聰明,他做任何事都有自己的目標,並時常施展自己的智慧,他的能力要比許三多要高出一截。但在邁向成功的過程中,成才走了太多的彎路。看似造化弄人,實則規律使然:
許三多與成才比顯然是一個“傻子”,可正是由於他擁有對任何事都全心投入的傻勁,使得他做每一件小事都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樣”,投入自己所有的能量和智慧,把事情做到最好,而這樣做並不是為了得到旁人的讚賞與關注,隻是因為這是有意義的。他麵對困難從來不說“放棄”,而是默默地承受,慢慢地解決,毫無抱怨,絕不氣餒,不異想天開,也耐得住寂寞,當一個又一個問題被他以一根筋的勁頭解決之後,他儼然成長為了一個巨人。這樣的人不會被誘惑擊倒,“許三多”式的員工給人一種安全感,與這樣的人共事,人們心裏覺得踏實。企業有了這樣的人,有了這種責任的精神,就沒有問題不能解決,沒有市場不能開拓,沒有技術不能攻關,沒有企業不能健康發展。
戲中的許三多這樣,戲外的王寶強更是如此。王寶強不是帥哥,家又在農村,沒有任何背景,也沒有進過大學學習表演,為什麼他就能大紅大紫起來,並擁有成千上萬的粉絲呢?難道僅僅是他運氣好嗎?
娛樂圈是個名利場,擁有很多潛規則,多少人削尖了腦袋往裏鑽,多少演員為了出名,不是用心地去工作、用心演好角色,而是不惜用各種手段去炒作,製造緋聞吸引眼球。但是王寶強不是這樣的人,他不是靠這些獲得成功和出名的。在拍攝電影《盲井》的時候,由於一些人為原因,劇組不得不停止拍攝,甚至連女主角都不辭而別,但是王寶強沒有走,他堅持拍完了。為了真實,劇組要冒著塌方和瓦斯爆炸的危險在三百米深的井下拍攝三十多個小時,王寶強沒有退縮,他認真地演戲,堅持到拍完。他的努力,他的汗水,他的這些在別人看來很“傻氣”的老實,帶給了他成功,使他贏得了觀眾的喜愛。
《盲井》導演李楊對王寶強的印象很好,王寶強在2003年台灣金馬電影節靠《盲井》獲得最佳新人獎時,李楊送了他一句話,“老老實實做人,認認真真演戲”。王寶強一直按著這句話去做,無論是在《天下無賊》裏演配角,還是在《士兵突擊》裏當主角,他都認認真真地完成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情、每一句對白。王寶強回憶,他在當群眾演員的時候,經常給別人當替身,有一次需要替主角從梯子上“摔”下來,他不知道什麼是假摔,就老老實實地摔下去,結果收工時,副導演就拍拍他的肩膀:“演得不錯,很真實。”如此認真、老實的王寶強,他的成功自然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