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不重過程重結果,不重苦勞重功勞(3)(1 / 3)

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年輕的時候,曾經在鐵路公司做電報員。一天正好他值班,突然收到了一封緊急電報,原來在附近的鐵路上,有一列裝滿貨物的火車出了軌道,要求上司通知所有要通過這條鐵路的火車改變路線或者暫停運行,以免發生撞車事故。

因為是星期天,一連打了好幾個電話,卡內基也找不到主管上司。眼看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而正有一次列車駛向出事地點。此時,卡內基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冒充上司給所有要經過這裏的列車司機發出命令,讓他們立即改變軌道。按照當時鐵路公司的規定,電報員擅自冒用上級名義發報,唯一的處分就是立即開除。卡內基十分清楚這項規定,於是在發完命令後,就寫了一封辭職信,放到了上司的辦公桌上。

第二天,卡內基沒有去上班,卻接到了上司的電話。來到上司的辦公室後,這位向來以嚴厲著稱的上司當著卡內基的麵將他的辭職信撕碎,微笑著對他說:“由於我要調到公司的其他部門工作,我們已經決定由你擔任這裏的負責人。不為其他任何原因,隻是因為你在正確的時機做了一個正確的選擇。”

在老板眼中,沒有任何事情能夠比一個員工處理和解決問題,更能表現出他的責任感、主動性和獨當一麵的能力。

當公司賦予你一項重任時,一定要作出超越公司期待的結果,千萬不要滿足於得過且過的表現,要做就做到盡善盡美。

在工作之餘不妨試著反省一下自己:

如果你能在規定期限的前一天完成任務;

如果你能把每一件普通的小事處理得漂亮至極;

如果你能把上司交代的事情做得既周到又完美;

如果你能把那些別人可以做到合格的事情做到優秀,把別人可以做到優秀的事情做到卓越;

如果你能在做好本職工作之餘,再替上司處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如果你能把一件超乎想象的重任做得恰到好處。

如果在以上內容中,你能做到不止一項“如果”,那麼你就能夠成為老板眼中為數不多的不把問題留給公司的員工。

秉持結果心態,以結果為導向

優秀的員工一定是對結果負責的員工。他們關注於結果,並想盡一切辦法去獲得結果。他們隻關心結果。

這種“結果決定一切”的心態,是指對他人的承諾,在限定時間內給出一個結果。它不是交差,而是要完成任務;不是做事,而是要創造價值。

戴爾公司的核心經營原則就是靠結果說話。戴爾對創造優秀結果的員工一向給予獎勵,同時,給業績平平者執行的是“嚴厲的走人政策”。

戴爾對各部門、各分支機構的考核更看重最後的結果,主要包括:一是業績方麵的成果考核;二是削減成本的考核。戴爾的成果考核指標很多,有客戶忠誠度的指標考核;有投資回報率的考核等。戴爾以業績指標考核作為標準,牽引或者引導員工為結果打拚。

不僅要努力做事,更要做成事!大多數的成功人士都是注重結果的人,也正因為這種結果導向,才成就了他們的成功。

汽車大王亨利·福特,就是一位具備典型“結果思維”的人。為了使企業能夠獲得好結果,他才不會在乎那些在他看來毫無用處的形式。

福特隻受過時間很短的正規教育。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家報紙刊登評論,說福特是“無知的和平主義者”,福特得知後很生氣,向法庭控告該報惡意誹謗。

開庭審理時,對方的律師向福特提出了許多對於受過正規學校教育的人來說,屬於“常識性”的問題,如“英國在1776年派了多少軍隊來美國鎮壓反叛”、“美國憲法的第五條內容是什麼”,等等。對方想利用自己在書本知識上的優勢,來證明福特的確是一個“無知的人”。

福特開始還有禮貌地聽著,但很快就不耐煩了,他氣憤地對這位律師說:“請讓我來提醒你,在我的辦公桌上有一排電鈕,隻要我按下某個電鈕,就能把我所需要的助手招來,他能夠回答我企業中的任何問題。至於我企業之外的問題,隻要我想知道,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獲得。既然我周圍的人能夠提供我所需要的任何知識,難道僅僅為了在法庭上能回答出你的提問,我就應該滿腦子都塞滿那些東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