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威不屑地說:“我懶得鑽研那些東西。”
朋友說:“我建議你把這些都搞明白了再辭職,這對你有很大的幫助。”
明威聽從了朋友的建議,為了盡快把這些東西搞明白後辭職,他停止了抱怨,開始積極學習和工作。半年後,他又和那位朋友聚在一起。
朋友笑眯眯地問:“你從那家公司辭職了嗎?”
明威搖搖頭說:“現在老板對我刮目相看了,給我加了薪,還委以重任,我決定留下來好好幹。”
朋友得意地說:“這種情況我早就料到了。”
要消除抱怨,關鍵是轉變態度。當你認識到抱怨根本無濟於事時,你才會主動改變這種陋習。一旦不再抱怨,你的工作自然會大有起色。
因此,無論遭遇什麼樣的環境、麵對什麼樣的問題,都必須學會從自己身上尋找原因,抱怨沒有任何意義。細心觀察你就會發現,那些抱怨更少、自我反省更深刻的人總是比其他人能更有效地解決問題,而且問題對於這些人來說,不僅不是阻礙和累贅,而且還是通往成功的基石。
無謂的抱怨除了浪費時間和精力之外別無用處,所以當問題出現時,與其抱怨還不如反省自己。許多問題的產生和惡化實際上正是由人們的不經常反省造成的,如果每個人都能夠處處反省自己、時時總結經驗教訓,那就可以避免許多問題的發生,即使當問題發生時,也可以集中精力將問題及時解決。
日本“經營之神”鬆下幸之助年輕時曾經在一家電器商店當過學徒。同時在這家店裏幫工的還有另外兩個學徒,他們都是同時進入這家商店的。開始時,三人薪水很低,另兩個學徒時常發些牢騷和抱怨,對工作日漸馬虎起來。
鬆下以前從來沒有做過電器方麵的事情,這次到了一家電器商店工作,麵對著那麼多的電子產品,他感到了自己的無知。他每天都比別人晚下班,用這些時間閱讀各種電子產品的說明書;同時其他兩個同事外出休閑的時候,他參加了電器修理培訓班。他花了大量的時間在學習電器知識上麵,因為他決心用學習讓自己成為這方麵的行家。在這種時候,他的兩個同事卻因為這些而嘲笑他。而這一切都無法阻止鬆下繼續學習的決心。
終於,通過不斷的努力,他從一個對電器一竅不通的學徒變成了一個能夠給顧客清楚明了地講解電器知識的專家,並且還可以自己動手修理與設計電器。這一切努力都沒有白費,店主將這一切都看在眼裏,對鬆下的這種學習精神非常賞識,不久便將他由普通學員變成了正式員工,並且將店裏的很多事情都交給他處理。這為鬆下以後的創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與之相反,他的兩個同事最後的結果卻是,因為一直沒有學識上的進步,最終隻能被商店解雇。
在挫折與失敗麵前,在不盡如人意的時候,我們需要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深刻的反省和剖析,而不是抱怨。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就在我們的抱怨聲中被一次一次地錯過了,直至事情變得無可救藥,而我們也會在頃刻間被問題擊得粉碎。
通過抱怨,我們什麼也改變不了,黑暗和恐懼仍然存在,而且還會因為人們的逃避和誇大而增加問題解決的難度。“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起一支蠟燭”,這句話是克裏斯托弗斯的座右銘,它也應當成為指導我們工作和生活的一條準則。
“怠”:隻敢去想,而不肯采取行動
在一次行動力研習會上,主講師做了一個活動。他說:“現在我請各位一起來做一個遊戲,大家必須用心投入,並且采取行動。”他從錢包裏掏出一張麵值100元的人民幣,說:“現在有誰願意拿50元來換這張100元的人民幣?”他說了幾次,很久沒有人行動,最後終於有一個人跑向講台,但仍然用一種懷疑的眼光看著主講師和那一張人民幣,不敢行動。主講師提醒說:“要配合,要參與,要行動。”那個人才采取行動,換回了那100元。他頃刻便賺了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