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健康人格塑造真正的男子漢(1 / 3)

男孩永遠具備樂觀的態度

樂觀是人們麵對生活的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男孩在生活中擁有更多的樂觀因子,他總是能夠用樂觀的態度來解決生活中的困難,所以他在生活中總是會表現出一副大大咧咧的樣子。大部分父母都認為男孩比女孩好養,這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永遠擁有這種樂觀的心態,這樣在遇到挫折以後,他才不會被嚇倒,他才會笑著去麵對它們。這樣的男孩長大以後,也會一直保持一種樂觀的心態。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兩麵性,樂觀的人總是會看到事情好的一麵,而忽略它不好的一麵,他們的生活也會永遠與歡聲笑語相隨。

但是,現在的很多男孩卻越來越缺少這種樂觀的態度,當他遇到問題的時候,總是會用一種悲觀的態度來麵對。他很難把問題解決好,而且也很容易把一個小問題擴大化。悲觀的男孩,他的生活中好像總會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而樂觀的男孩,他的生活中卻好像總會遇到快樂的事情。這難道是生活偏向某一部分男孩嗎?答案很明顯,這並不是生活偏向某些男孩,而是由於他們對待生活的態度不一樣,因此才產生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

父母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高高興興的樣子,希望他的生活能夠裝滿更多的歡樂,這是父母最美好的願望。那麼父母就要在生活中注意保護孩子的樂觀因子,多引導他去發現生活中遇到的那些事情的好的一麵。這樣他就會一直保持著一種樂觀的心態,慢慢地,這種樂觀的心態就會變成他的一種生活習慣。

那麼父母應該怎樣做才能夠讓孩子變得更樂觀呢?

1.父母要為孩子做個好榜樣

孩子能否形成樂觀的心態,與家庭環境有著直接的關係,與父母在生活中遇到問題後所表現出來的態度有更密切的聯係。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重要的影響,所以父母一定要在生活中變得樂觀起來,這樣你們的孩子才能夠更樂觀。

曉智以前總是很悲觀,可是現在他已經變成一個非常樂觀的小男孩了。他遇到困難後,總是能夠想到好的方麵,這與曉智的爸爸媽媽對他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曉智的爸爸媽媽在生活中總是很樂觀的。有一次,媽媽所在的公司倒閉了,媽媽被迫下崗了。回家後,媽媽微笑著說:“我向大家宣布一下,我下崗了。”曉智聽完媽媽的話後,撅著小嘴說:“媽媽,您怎麼下崗了還這麼高興,您應該難過啊!”媽媽笑著說:“媽媽才不難過呢!媽媽正愁沒時間陪我的寶貝兒子玩兒呢,現在終於有時間了,你不想讓媽媽陪你玩兒嗎?而且我還可以找到新工作啊!”爸爸也笑著說:“就是啊,媽媽的想法很好,她終於可以有時間多陪陪你了。雖然媽媽下崗了,但是還有爸爸呢!”曉智聽完爸爸媽媽的話後,笑著說:“太好了,哦,媽媽可以陪我玩兒了!那就暫時光讓爸爸給我和媽媽掙錢吧!”說完就高興地跑到了媽媽的身邊。

慢慢地,曉智在爸爸媽媽的影響下變得越來越樂觀了。

曉智的爸爸媽媽做得非常好,媽媽下崗了,雖然不是一件好事,但是爸爸媽媽卻能用樂觀的心態看待這件事情。那麼,他們傳達給兒子的也是一種快樂的情緒,而沒有營造出媽媽下崗後的悲傷氣氛。在這種家庭環境中成長的孩子,他的生活態度會越來越樂觀。相信曉智在以後的生活中遇到困難的時候,也一定能夠像爸爸媽媽一樣,擁有一個樂觀的心態。

2.父母要多發現孩子的優點

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優點,父母一定要學會發現孩子的這些長處,並把這些長處告訴他。這樣孩子就會對自己更有信心,當他遇到問題的時候,也會以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麵對,這樣他會變得更快樂。

有一天晚上,曉軒放學回家後,一屁股就坐到了沙發上,而且一句話也不說,看上去一副悶悶不樂的樣子。

媽媽看出兒子好像有什麼心事,就問曉軒:“兒子,你怎麼了,遇到什麼事情了嗎?”曉軒雙手托著下巴,回答說:“唉,我怎麼這麼笨呢?”媽媽一聽,趕緊問:“怎麼了,為什麼說自己笨呢?”曉軒說:“今天學校舉行了一次小規模的體育比賽,我在100米的短跑比賽中居然跑了個倒數第一,每個男同學都比我跑得快。”媽媽笑著說:“就因為這個呀!”曉軒說:“這個問題還小嗎?”媽媽接著又說:“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一方麵,都有自己的長處。你體育不行,可是你每次考試都考第一名,你還喜歡幫助別人,與同學和睦相處,在家裏總是喜歡幫媽媽幹家務……這些都是你的優點啊!”曉軒說:“媽媽,真的是這樣嗎?”媽媽認真地說:“當然了,你有很多方麵都比別人更優秀,所以你沒有必要為這點兒小事感到煩惱。”曉軒聽完媽媽的話就又高興起來了。

曉軒在體育比賽中跑了倒數第一以後,感覺自己不如別人,但是媽媽卻給兒子找出了很多優點,這使兒子正確地看待了這個問題,而且也變得更自信,更樂觀了。所以父母平時一定要多發現孩子的閃光點,這樣他就會變得越來越樂觀。

3.父母不要對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

當父母按照自己的期望對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時,孩子的生活就更多地被父母的期望占據了。當他想到別的孩子都可以快樂地玩耍的時候,他就會因為自己的處境而變得悲觀起來。如果孩子總是處於這種生活環境中,他就會感覺生活很壓抑,他就更不會形成樂觀的生活態度了。

父母一定要多考慮孩子的感受,不要一廂情願地為孩子做出安排,為他訂立過高的目標,這對他樂觀心態的形成是不會起到任何積極作用的,反而會適得其反。

比如,孩子很喜歡彈鋼琴,可是媽媽非要規定他在一段時間內考過鋼琴幾級。那麼孩子就會覺得彈鋼琴是一件很壓抑的事情,他就不願意彈鋼琴了。

所以父母不要給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而是應該多給他一些自由的空間,如果孩子總是能夠自由快樂地彈鋼琴,也許他會取得比媽媽要求的更好的成績。積極樂觀的心態很重要,父母要學會培養孩子這種健康的生活態度,這樣他的將來才會更美好。

擁有樂觀心態的孩子,他的生活中總是會有幸運之神相伴,他總是會擁有好運氣,他也總是能夠抓住取得成功的機會。父母都希望自己培養出來的孩子是最優秀的,如果你們的孩子能夠擁有樂觀的生活態度,那麼相信他一定會比你們想象中的還要優秀。

男孩天生就要活潑開朗

一個擁有開朗性格的孩子,他在生活中總是會開開心心的,而且他的快樂還能夠感染自己身邊的人。

如果你們的孩子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那你們作為孩子的父母簡直太幸運了。因為他會給你們帶來更多的生活樂趣,你們溫馨的家會因為有了他而增添更多的歡聲笑語。

但是,生活中也有很多內向的孩子,他平時很少說話,也很少與人交往,總是喜歡自己一個人獨處,對生活中的什麼事情都表現得很消極,而且也沒有什麼朋友。如果長期這樣下去的話,孩子的生活和性格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曉文是一個特別內向的小男孩。平時小夥伴們做遊戲的時候,他總是一個人遠遠地在旁邊看著,從來不參加。

有一次,一個小男孩走過來主動跟他說話:“你叫什麼呀?我們一起玩兒好嗎?”曉文不但沒有理人家,而且還自己跑到了一邊兒。這種情況令曉文的媽媽非常擔憂。

曉文的表現是他性格內向的一個具體體現,如果曉文以後總是這樣,他就會變得越來越不願意和別人交往,他就會整天活在自己的世界裏,甚至會慢慢地發展成自閉症。

父母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每天都能夠保持著燦爛的微笑,為此父母就要培養孩子開朗的性格。有的父母會說:“我的孩子自從學會說話以後,就不願意與人交流,就喜歡自己玩,這樣的孩子能夠讓他開朗起來嗎?”每一個人的性格都受先天的影響,但是性格又具有很強的可塑性,隻要父母在後天的生活環境中注重培養孩子開朗的性格,那麼他也一樣會成為一個微笑麵對生活的孩子,一個活潑好動的孩子,一個人見人愛的孩子。

當孩子變得越來越開朗的時候,他的心裏就會裝滿更多的陽光,裝滿更多的愛。這種開朗的性格會讓他得到更好的發展,他將來一定會收獲一個更完美的人生。

那麼父母應該怎麼做才能夠讓孩子成為一個開朗的孩子呢?

1.父母要做個開朗的好榜樣

一個開朗的孩子背後總會有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而且這個家庭裏還會有一對開朗的父母。如果孩子生長在這樣一個家庭裏,他怎麼能夠不開朗、不活潑呢?

李然是一個非常開朗的男孩,他每天都生活在一種輕鬆自由的環境中。

李然總是被快樂包圍著,他已經10歲了,可是他的爸爸媽媽從來沒有因為什麼事情吵過架,爸爸媽媽的關係總是很融洽,家庭氣氛非常和諧。

爸爸媽媽總是喜歡帶著李然出去玩兒,讓他有更多的機會去體會大自然的美。媽媽常說:“經常到大自然中去,我們就會越來越年輕,越來越快樂!”爸爸也會隨聲附和道:“還會讓人越來越健康,越來越有自然的味道呢!”兒子也會說一句:“嗯,說得都不錯,一人獎勵一個大蘋果。”於是,一家人就開始哈哈大笑起來。在生活中他們就像朋友一樣相處,有的時候,爸爸媽媽還經常陪著兒子做遊戲,一家三口打打鬧鬧的,感覺非常幸福。

李然在爸爸媽媽的熏陶下,就像一個快樂的天使一樣,他的臉上每天都洋溢著燦爛的微笑。

李然之所以會成長為一個開朗活潑的孩子,這與父母給他提供的生活氛圍是分不開的。當父母總是把自己燦爛的笑容,把自己快樂的一麵展現給孩子的時候,他就會受到父母的感染,他也會變得越來越開朗。這樣的孩子在生活中會更惹人喜愛,因為他總是愛說愛笑,總是能夠用自己燦爛的笑容來麵對生活。

2.要讓孩子多接觸同齡人

孩子之所以會形成內向的性格,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總是一個人孤單地在高高的樓房裏生活。他很少有機會接觸那些小夥伴,他也很難體會到與小夥伴玩耍打鬧時的樂趣,漸漸地,他就不願意與人交往了,就會變得越來越孤僻。

永浩的爸爸媽媽工作非常忙,所以很少有機會帶他出去玩,為了彌補兒子,爸爸媽媽給兒子買了很多玩具,還給他買了一隻玩具狗。可是爸爸媽媽發現,永浩現在越來越不愛和他們說話了,他隻願意和自己的玩具狗說話。有一次,媽媽去幼兒園接兒子的時候,老師說:“永浩特別內向,他很少和小朋友們一起玩兒。”回到家後,媽媽把老師的話告訴了爸爸,爸爸媽媽都很替兒子擔心,他們不希望兒子變成這樣。

經過爸爸媽媽的商量,他們決定每個周末都要抽出3個小時的時間陪兒子出去玩。一個周末,到了爸爸媽媽商量出去玩的時間了,爸爸對兒子說:“兒子,我們去樓下玩兒吧!”兒子好像一點兒興趣也沒有,他說:“我不想去。”爸爸說:“今天是周末,下邊有好多小朋友呢?你不想和他們一起玩兒嗎?”永浩說:“不想。”沒辦法,媽媽隻好說:“兒子,媽媽特別想到樓下去散散步,你就陪陪媽媽好嗎?媽媽自己出去沒意思。”後來,在爸爸媽媽的再三勸說下,他終於答應去樓下了。

到了樓下,果然有很多小朋友在那裏玩遊戲。爸爸故意跟媽媽說:“那些小朋友玩的是什麼遊戲啊?一定很好玩,你看他們笑得多開心啊!”這時候永浩就站在一邊看著那些小朋友,爸爸說:“永浩要不要跟他們一起玩呢?”永浩說:“他們玩的遊戲真的那麼有趣嗎?”爸爸笑著說:“你去跟他們玩一會兒不就知道了嗎?”看著兒子有點兒動心了,媽媽摸著兒子的頭說:“去試試吧!”永浩慢慢騰騰地走了過去,在旁邊站了一會兒後,又開始看爸爸媽媽,爸爸媽媽笑著說:“快去吧,肯定很有趣!”永浩跟其中的一個小朋友說了些什麼,然後就加入到遊戲中去了。一會兒,他就像其他小朋友一樣,開心地笑了起來,玩得非常盡興。等到遊戲結束的時候,他已經是滿頭大汗了。他在和剛剛認識的朋友一一道別後,就跟著爸爸媽媽回家了。

爸爸說:“怎麼樣,好玩嗎?”永浩非常有興致地說起了他在遊戲時的快樂感覺,說完之後,他對爸爸媽媽說:“我以後還要和他們一起玩。”媽媽笑著說:“好啊,你以後不僅可以和他們一起玩,還可以和幼兒園的小朋友一起玩啊!你一定會很高興的。”

後來,永浩越來越願意與人交往了,而且臉上也總是掛著燦爛的笑容。

爸爸媽媽通過鼓勵永浩多與同齡的小夥伴玩,讓他體會到了與小夥伴玩耍時的樂趣。慢慢地,永浩不再像以前那樣內向了,他變得越來越愛笑了,越來越開朗了。

3.要多給孩子提供說話的機會

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也是孩子形成開朗性格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擁有開朗性格的孩子,一般他的語言表達能力都很強,他能夠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把一件事情描繪得繪聲繪色。而內向的孩子一般來說,表達能力都不是很強,所以他很少說話。父母要多給孩子提供一些發言的機會,這樣孩子就會越來越愛說話了,他的性格也會越來越開朗的。

楚嚴是一個不愛說話的小男孩,平時父母問他一句他才回答一句,有的時候甚至一句都不回答。他從來沒有像別的小朋友那樣,像個小話匣子一樣,有說不完的話,他總是表現得很沉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