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管理程序由順序化向扁平化轉變。在工業時代,由於生產經營過程非常順序化,使其管理過程一般按金字塔進行。順序化的生產經營過程使得相關人員及各環節割裂開來,每一個職能部門、環節都有其特定任務,對於其他環節或職能部門運轉所需要的條件缺乏正確的認識。因此,會經常出現前後環節或部門之間互相矛盾互相指責的狀況。由於網絡和普遍采用的視窗工作方式,使得工作是否在空間或時間上接近,不再是至關重要的問題。這樣,工作可以由順序化向並行化發展。這不僅意味著各環節、各職能部門可以同時運轉,而且意味著他們之間可以方便地進行有效的協作。Delcoremy等公司,就是通過這種方式使其設計、製造、工業工程人員並肩工作,共同設計產品和工藝流程。在德國大眾的生產物流和采購管理係統中,隻要網上發出或收到一個訂單,其財會、生產計劃或采購等部門就可以立即知道,他們可以根據該訂單對本領域的影響立即做出反應,並進行相應的協作式工作。這種方式,可以基於統一的數據資料庫,並在組織機構中建立特定的響應程序,采用項目管理的方法進行。顯然,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大大縮短生產周期,提高工作的協作性,提高效率,並真正從效率中獲得利潤。
其四,管理方式由命令與控製向集中與協作轉變。在工業時代的等級製中,工作先按過程分解,然後通過命令和控製再將其進行連接。通常,指令來自組織上層。下層人員要發揮創造性,必須得到其主觀的許可。這種命令與控製方式,使企業管理上層僅擅長發布命令,而不對創新性問題仔細傾聽,有意義的交流、溝通過程沒有滋生的土壤。現以任務和價值流或項目為中心的團隊小組針對市場機會開展跨職能的工作,其能量來自於它能夠根據需要自由轉化其工作中心。對於成員而言,參加以任務為中心的團隊也許是臨時性的,但這種團隊的運行對於企業來說確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這類團隊需要嚴格的紀律,按照預定模式嚴密組織,並采用項目管理技術。互聯網可以很方便地使企業內部和企業之間的人員,過程及企業之間的動態,對等的協作成為可能。互聯網上,人們可以交互式工作,在開發思路時反複即時傳遞信息,企業管理者、專業人員和雇員都是網絡中的知識貢獻者,都可以成為網絡上的決策點或轉節點。
隨著世界經濟走向一體化,越來越多的企業步入互聯網,他們的市場行為勢必影響到相關的供應商和合作的商業方式。實際上,這些供應商和合作夥伴也必須將其交易活動由網上進行,否則,就會影響到與其客戶的商業交易。顯然,眾多企業商業模式的轉變也促使國內企業必須改變其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