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行事果斷 (10)(3 / 3)

大約過了一年之後,這位青年主任上報了一個美國中西部某項工作的兩萬元估價方案。其上司經過仔細核對後,發現數目應當再加一倍,這事又報送到皮茲那裏,於是皮茲再叫他前來。

這位青年主任說:“我知道你在想什麼,你想用這項工程來陷害我。你上次恨我,於是這次又雇了一位工程師核算,故意揭我的短。我的計算是對的,你懷疑我。”

皮茲回答說:“那好,你自己去找些人來算,看看結果如何。”

在事實麵前,他承認自己確實算錯了,皮茲便對他說:“現在我們隻能分道揚鑣。因為你不肯麵對公正的批評。”

批評的人或許動機不純,但是他的話卻可能是真的。他或許是想害你,但是如果他的批評能讓你進步,對你反而有利。你如果因他的批評而自暴自棄,那就讓他的詭計得逞了。你若是能夠善待批評,就會利用這種批評來使自己進步,並認為這是一件很合算的事。

當林肯還是個年輕的律師時,他為一個重要的案件來到芝加哥,但是沒有人理他。在芝加哥,那些赫赫有名的律師,都覺得和一個外來的後生律師在一起會降低身份。這些人自認為地位崇高,根本看不起別人。他們把林肯扔在一邊不願和他一同吃飯,批評他辯護的方法太幼稚。

林肯是怎樣做的呢?他虛心接受了這些尖刻的批評。後來他回到斯勃林菲爾德的時候,他說:“我到芝加哥才知道自己懂得的東西有限得可憐,而我要學習的又那麼多。”後來,他做了美國的總統,那些律師還是律師。他們的批評隻不過幫助林肯爬到榮譽的頂端。

許多偉人都遭受過不公正的批評、無理由的侮辱,以及惡意的誹謗。偉人所樹立的仇敵要比一般人多很多。不過敵人的數目多少並不重要,因為偉人經常通過敵人的攻擊來看清自己,因為敵人的批評多半是對的。小人物才會不管情況如何都要為自己分辯,也隻有小人物才會自以為是。

客觀開明地衡量別人的批評,利用別人的批評來審視自己,這是許多成功者都具有的優點。若是將批評自己的人當敵人,無異於為淵驅魚。

3. 批評是柄雙刃劍,把握分寸與方法

批評是一柄雙刃劍,既可以救人,也可以殺人。當你迫不得已要拿起這把劍去救你的上司時,你恰好與一般人一樣,用到了這柄雙刃劍的“殺人”一麵,你最後極有可能獲得的結果是加薪無望、升職無望。不過,要是你能巧妙地提出批評,用到劍的“救人”一麵,會皆大歡喜,那麼,你的升職還會遠嗎?上司批評下屬時也不可隨心所欲,需要把握分寸和方法,注意場合和手段。

◎怎樣做到委婉地“批評”上司

怎樣用“批評”這副良藥讓擁有權威的上司既不感到苦口,還美滋滋地接受呢?你不妨可以使用以下的法子。

救人利刃一:把“批評”轉變成提醒。

案例:上司自己把文件撂在一邊,既不翻閱,也不簽字。當有關部門追究時,他反而質問下屬為何不提醒他或早點兒給他。作為他的下屬,你必定和任何人一樣,感覺非常氣憤。因為你的上司似乎在有意推卸責任,雖然那樣既沒有道理,也沒有道德。

然而,即使這樣的上司三番五次地犯同樣的錯誤,你也不要反唇相譏、直指其非。畢竟,你隻是他的下屬而不是他的上司,即使是老板,也有可能隻對董事會股東負責。畢竟,他實際上早就知道是自己做得不對了,隻是礙於麵子,不願意麵對現實承認錯誤而已。作為下屬的你,要是不了解到這一點,卻去直接點破“機關”,無疑是在拿自己的前途開玩笑。

懂得說話技巧的下屬,會把批評的話語吞到肚裏,變成日常的提醒。如每天像很關心上司似的提醒他有一份報告還沒簽,或者表現得好像害怕報告沒到他手上似的故意提醒他。如此這般,上司為了避免忘記,就會主動把文件弄好。這樣,不但能夠保證工作如期完成,也保留了上司的自尊和麵子,還增加了你對他的重要性。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呢?如此使用“雙刃劍”的救人一麵,你的晉升之路還會遠嗎?

救人利刃二:當眾讚揚,私下批評。

乍一看,有人會覺到這有兩麵三刀之嫌。事實並非如此,與那種表麵一套、背地一套的人相比,有著本質上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