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中古各類判斷句式的共存與競爭(2 / 2)

“是”字判斷句產生於戰國晚期,經過兩漢的發展,至漢末已經基本發展成熟。然後再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到中古後期,“是”字句基本取代了無係詞句的判斷句主角地位,成為主流判斷句式。作為一種新興的、充滿活力的判斷句式,“是”字句在結構形式、構成成分、語義關係等幾方麵表現出複雜性、靈活性、多樣性的特點。中古時期漢語本土土壤孕育出“是”字後置式判斷句,這種句式與梵語判斷句句法結構相一致,這使它能夠在漢譯佛經中得到廣泛使用。係詞“是”字在中古繼續虛化,表現為用作焦點標記、助成副詞和連詞語氣、用作泛指性範圍副詞等。從“是”字句的使用頻率、“是”字句句末語氣詞的脫落情況及“是”字進入否定判斷句等幾方麵判定係詞“是”字到漢末可以穩定地、獨立地使用了,係詞“是”基本發展成熟。由中古前期到後期,“是”字句穩中有進,在鞏固其優勢的基礎上,使用頻率不斷提高,結構容量繼續擴大,語義關係更為靈活複雜,這樣“是”字句在判斷句中占據了絕對的優勢。

總之,無係詞判斷句到了中古時期幾乎沒有什麼新的發展,反而處處顯示出萎縮的跡象;“為”字判斷句也難有開拓性的發展;而“是”字判斷句卻昭顯出極大的活力。但是無係詞句盡管是走在下坡路上,作為一種使用了上千年的判斷句式,在語言中的影響仍然是巨大的,仍然在發揮著作用,特別是在否定判斷句中,它依舊是主力軍,“為”字句和“是”字句還不可望其項背。“為”字句本是作為無係詞句的補充而出現的,“是”字句產生後,“為”字句所發揮的作用基本為“是”字句取代,因此它在中古也失去了問鼎判斷句主角的機會。“是”字句與前兩種判斷句相比更有優勢和活力,比如“是”字句結構形成更為多樣,句法成分可以更自由地省略,在語義表達上更為靈活多變,這樣使得“是”字句能夠擊敗其他對手,在競爭中勝出。從曆時的角度看中古漢語判斷句的發展,主要的變化就是“是”字句取代了無係詞句,占據了主要角色的地位。

總的來看,中古三類判斷句式處於一種共存與競爭的狀態之中,舊式無係詞句作為沒落的貴族還不願立即退出曆史舞台,新興生力軍“是”字句蓬勃發展,“為”字句在夾縫中艱難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