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一切都是習慣造成的結局(2 / 2)

人們常說“習慣成自然”,就是說習慣是一種最省時、最省力的自然動作,因為有個習慣存在時,你完全可以不假思索的就自覺地、經常地、反複地去做事了。習慣就是一種潛意識的自動功能,是一種不假思索的、多次重複而形成的潛意識行為,一旦養成就難以察覺。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士說:“我們從清晨起來到晚上睡覺,99%的動作都純粹是下意識的、習慣性的,包括穿衣、吃飯、跳舞乃至日常談話的大部分方式,也都是由不斷重複的、條件反射行為固定下來的、千篇一律的東西。”

有一對父子,他們就住在一座大山上,每天他們都要趕牛車下山賣柴。由於山路崎嶇,彎道特多,所以便由較有經驗的父親坐鎮駕車,而兒子眼神兒較好,於是總是在要轉彎時提醒父親:“爹,轉彎啦!”

有一次,由於父親生病,兒子便一人駕著車下山了。可是,當他趕著牛車走到彎道時,牛卻怎麼也不肯轉彎。兒子用盡各種方法,下車又推又拉,又是用青草來引誘牛,牛還是依然一動不動地停在那裏。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兒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後,兒子終於想到了一個辦法,他左右看看發現無人,於是貼近牛的耳朵大聲叫道:“爹,轉彎啦!”

這時,奇跡出現了——牛應聲而動。

這雖然隻是一個故事,卻直接地說明了一個道理:牛是用條件反射的方式活著,而人則是以習慣來生活。有時看似一個不起眼的小習慣,卻能決定一個人一生的命運。所以,隻有在你失敗之後,你才會發現——原來這一切隻是習慣而已。

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有時一個小小的習慣就可能會束縛住我們的手腳。你是否見過這樣的情景: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細細的鏈子,就能拴得住一頭千斤重的大象。你認為這樣的事情很荒謬嗎?但是,這種荒謬的場景在印度和秦國卻能隨處可見。為什麼那些大象能被拴住,主要是那些馴象人在大象還是小象的時候就已經用一條鐵鏈將它們綁在水泥柱上或鋼柱上了,無論小象怎麼掙紮都無法掙脫。於是,小象漸漸地不再掙紮了,即使一直到長成了大象,已經可以輕而易舉地掙脫鏈子時,它仍然會被鏈子拴住。

其實,大象並不是被鏈子拴住了,而是被習慣拴住了。

大象如此,人也是如此。當我們每天埋頭於工作和生活時,我們也往往都會按照自己的慣性去做事,而從來不會考慮什麼是合理的?什麼是不合理的?什麼是要改變的?自己到底要變成什麼樣?

習慣若不是最好的仆人,就是最差的主人,因為它具有定型作用。

19世紀的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正是習慣使得那些從事最艱苦、最乏味職業的人們沒有拋棄自己的工作;也正是習慣,注定了我們每一個人都隻能在自己所接受的教育和最初選擇的範疇內生活,並為那些自己雖然並不認同,但卻別無他選的某種追求而付出最大的努力;還是習慣,把我們的社會的不同階層清晰地劃分了開來……”

詹姆斯不僅注意到了習慣的巨大力量是如何影響整個社會的架構,同時也指出了改變習慣的艱巨和不易。

習慣就是這樣,它猶如一把雙刃劍,固然可以幫助你達到成功,提高你的人生價值,但也同樣會阻礙你成功,束縛你的手腳,甚至會摧毀你的一生。正如拿破侖·希爾所說:“習慣能成就一個人,也能摧毀一個人。”所以,我們要盡量養成好習慣,摒棄壞習慣,這樣才會對自己的一生大有裨益。

當我們埋頭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時,我們也要不時地抬起頭看看眼前的道路、辨辨自己的方向、想想自己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