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高效農業旅遊
旅遊區充分發揮具有30多年的花卉苗木種植技術經驗和具有城市綠化二級技術資質的滕頭園林綠化工程公司這兩大資源優勢,在旅遊區內開辟了花卉苗木觀賞區。觀賞區內將園林公司350hm2的花卉苗木基地的精良品種集中體現在旅遊區內,使花卉苗木觀賞區各類花卉苗木品種繁多、造型各異,奇花異草爭奇鬥豔。此外,該村還專門開設了植物造型、植物造景等成語寓言故事。如狐假虎威、龜兔賽跑和傳授花苗木栽培技術等集知識性、趣味性的旅遊節目,使遊客在觀光的同時享受勞動的樂趣,培養牢美的情操。
3生產工廠化農業旅遊
以滕頭植物組織培養中心為主體,在國家重點實驗室——浙江大學生物技術研究所的指導下,通過對植物組織培養、快速繁殖、轉基因導入、脫毒培養等一係列高科技農業研究、示範,向遊客們展示農業生產工廠化以及現代化農業生產的發展方向。目前,組織培養中心培育的品種有日本蘭花、非洲菊等名貴花卉和草莓、芋艿頭等具有本地特色的農產品。同時組織培養中心建造了多媒體教室,組培車間還充分考慮了遊客參觀的通道,並拍攝了組培專題片供遊客觀看。
(二)聯係本地實際,開發田園風光旅遊
1植物生態旅遊
旅遊區在浙江省農科院的幫助指導下建成了全長1000m的“全國第一條柑橘觀賞林”,從10多個國家和地區引種嫁接,共培育出130多個品種,並用中文、拉丁文兩種文字標明產地、科類、品種及用途。滕頭精品盆景園在園藝師們的精心培育下共擺設10000多盆盆景,3000多個品種。精品盆景園集眾家之所長,優勢互補,精心製作,有一種自然、真實的天然之美,一盆盆或古樸、或飄逸、或雄奇、或玲瓏,多姿多彩、野氣橫溢,生機盎然的盆景讓遊客歎為觀止。同時,旅遊區根據不同盆景的造型、流派推出了學製盆景和盆景取名等旅遊活動,讓遊客勞有所獲、遊有所得,豐富旅遊區參與性、趣味性的活動項目。
2田園風光旅遊
滕頭村將景區劃分為黃花梨基地、花卉苗木觀賞區、江南風情園等若幹個區域。每個區域通過搭建長廊進行分隔,廊內配置寬敞、結實的木凳,長廊兩邊種上北瓜、南瓜、葫蘆、佛手瓜等十餘種蔬果和茶樹、羅漢鬆等綠化樹,使長廊藤蔓攀繞、綠葉覆蓋,兩邊碩果掛立,為遊客提供了一個休息、寄情、觀光的佳處,又成為旅遊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同時根據不同的季節推出了葡萄、黃花梨、草莓采摘等一係列旅遊活動,讓遊客享受農業觀光的獨特樂趣。
3生態環境旅遊
作為“全球生態500佳”、全國環境教育基地,旅遊區有著豐富的生態旅遊資源。首先充分利用內環、外環兩條河流。在內環河上麵種葡萄,葡萄架下養珍鳥,碧水河中養青魚,河底養河蚌,鳥糞喂青魚,魚糞喂河蚌,建立了空間上多層次的種植模式,實現了物質的反複利用;在外環河上建造了碧水廊橋,飼養野水鴨、天鵝、鴛鴦等動物;在滕頭公園內移植草坪、穿插亭台、拱橋、放置石凳,間隔花卉盆景等,使旅遊區內曲徑回廊,景色迷人。
(三)挖掘曆史文化,開展農俗文化旅遊
1曆史文化旅遊
旅遊區聯係當地農村實際,建造了具有浙東沿海地區曆史文化特色的“博物館”——耕作園,古色古香的小竹樓內收集了300多種從7000多年前的原始社會末期到近代、現代、當代的農村生產生活用具,這是浙東一帶幾千年以來農業生產發展的曆史見證,充分體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心血和智慧,也進一步說明了科教興農、科教興國的重要性。
2民族文化遊
舞龍舞獅、中華武術是一項集觀賞性與實用性於一體的頗具我國民族文化特色的體育活動項目。為了豐富旅遊的內涵,旅遊區在不同的時段還安排了中華武術、舞龍舞獅等民族文化表演。通過拳術、劍術、棍術及雙獅奪繡等,讓遊客親身體驗中華武術的奧妙及舞龍舞獅精彩熱鬧的場麵。
3農俗文化遊
在旅遊區的江南風情園中能讓遊客親身參與腳踏水車、手拉水碓、悠蕩竹排、紡紗織布、椿稻碾米等一係列休閑、娛樂的參與性項目;此外,旅遊區還推出了強牛猛鬥、笨豬賽跑、溫羊角力、鳳雞爭雄等動物競技表演,讓遊客切身感受農家別有的一番風味。
四、滕頭村的發展曆程
(一)提升產業結構,建設物質文明
20世紀80年代初,滕頭村黨委在總結經濟發展的經驗中得到兩點共識:一是生態農業要得到持續發展,必須發展第二、第三產業,以增強經濟實力,為生態農業發展創造經濟基礎;二是生態農業又為發展第二、第三產業提供原料和旅遊吸引物。因此,他們把農工貿結合和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作為生態農業的重要內容。在第二產業中,該村利用農業資源,先後辦起了飼料加工廠、服裝廠、金剛石廠等,形成了以服裝為支柱,建材、人造金剛石、電工設備、出口包裝等協調發展的格局。愛伊莢製衣公司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由原始的工貿型向貿工型轉變,企業逐步向多元化、國際化、集團型發展。到2004年,其產值就達8億元,出口創彙6000萬美元,利稅11億元,其中品牌出口800萬美元。在第三產業中,以生態農業為基礎,積極發展旅遊觀賞型農業和農產品流通及服務企業。目前以園林綠化、房地產開發、生態旅遊為主體的第三產業,已成為經濟增長的生長點。園林公司2003年創總產值18億元,實現銷售收入103億元,承接合同12億元,其中百萬元以上的工程達19個。旅遊公司相繼開發擴建傅家嶴野營拓展基地、石窗藝苑等景點。2003年僅門票收入就達380萬元,旅遊綜合經濟效益達1900萬元(包括餐飲、住宿、酒店等)。建築公司在穩定原市場外,開拓新市場,2004年承接工程額近35億元,實際施工產值達26億元。隨著第二、三產業的發展,滕頭村的經濟迅速發展。到2006年底,全村已擁有各類企業60家,走上了以高效農業為基礎、村辦工業為主體、第三產業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協調發展的路子。2007年,全村實現GDP45億元,社會總產值302億元,利稅325億元。滕頭集團公司跨入了全國最大經營規模、最高利稅總額鄉鎮企業的行列。
(二)追求先進文化,建設精神文明
讓富裕起來的村民盡可能多地掌握科學文化知識,樹立適應新時代的思想認識、價值觀念和道德意識,這是滕頭村黨委對先進文化的自覺追求。1982年,滕頭村黨委就著手製定了以“奔小康、育新人、樹新風”為目標的創建文明村規劃,提出了“生活富裕、身體健康、精神愉快、文化生活豐富、經濟快速發展”的整體要求。1995年又發動全體村民開展了“文明村莊文明人”大討論,提出了“滕頭人印象”的8條標準。村裏還修訂了村規民約,年年評選“好黨員”、“好職工”、“好農民”。如今,“爭做文明戶、文明人”的宣傳深入每家每戶,無論是“紅領巾”,還是老年人,對“文明人”的要求都耳熟能詳。近10年來,村裏先後投入6000多萬元,新建了教學樓、圖書館、展覽廳、歌舞廳、武術館、廣播電視等文化設施,促進了教育、文化、體育事業的發展。1998年創辦了學生社會實踐基地,迄今已接待全國各地及海外師生80餘萬人次,被命名為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現在的滕頭村不但是遠近聞名的無封建迷信賭博、無打架偷盜、無刑事犯罪、無超計劃生育的“四無村”,而且是尊師重教的文化村、活動豐富的樂園村、鄰裏團結的和睦村。
20世紀90年代以來,滕頭村發揮自身優勢,發展以建築、房地產、園林綠化、旅遊和觀光農業為重點的第三產業,滕頭園林綠化工程公司已擁有約7000hm2的花卉苗木基地,先後組建了上海、河北黃驊港等八家分公司,又先後投資數百萬元開發生態旅遊和農業觀光。1998年後,相繼開發建成了將軍林、院士林、柑橘觀賞林、婚育新風園、盆景園、江南風情園、綠色長廊等20多處旅遊景觀,並於2001年1月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國家AAAA級旅遊區”,走上了一條以“遊”養生態,以生態促“遊”的可持續發展之路。2004年,滕頭村接待遊客60多萬人次,全年門票收入555萬元,旅遊綜合收入達2500萬元,真正做到了“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的目標。
長期以來,滕頭村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始終把生態環境的建設和保護放在突出位置,已累計投入1000多萬元用於改良農業生態環境、美化綠化村容村貌。此外,滕頭村重視學生教育,1992年起,村裏設立了“育才教育基金”,每年對考入大學的村民子女給予2000~20000元不等的獎勵,現已有9名學生考入清華、同濟、浙大等國內著名大學。村裏還建立了社會養老、合作醫療等製度,為全村村民進行了人身、財產保險,實現了少有教、老有靠、病有醫、戶戶有保險的目標。
“全球生態500佳”之一的滕頭村的確不同凡響。這裏田園秀美,生態宜人。以江南風情園、將軍林、盆景園、綠色長廊等幾十處景點組成生態旅遊;以植物組培觀光園、花卉苗木觀賞區、蔬菜種子種苗基地、時令瓜果采摘等組成觀光農業;以紡紗織布、阡陌、水車、春穀舂米等參與項目和憨牛猛鬥、溫羊角力、笨豬賽跑、鳳雞爭雄等動物表演組成別開生麵的農俗風情遊樂。滕頭生態旅遊區充分發揮聯合國“全球生態500佳”、“全國生態示範區”、“全國環境教育基地”的功效,使人們遠離都市的喧囂,盡享生態自然之美、農家風情之樂。
五、滕頭村的今天
滕頭村原是一個遠近聞名的窮村,生產條件和生活水平相當落後,當時有民謠“田不平,路不平,畝產隻有二百零,有囡不嫁滕頭村”。為擺脫貧窮,從1965年起,村裏先後邁出改土造田、舊村改造、興辦企業、發展三產四大步,較快地實現了由溫飽到小康、由小康到富裕的跨越式發展。近十年裏,滕頭村又進入了農村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譜寫了滕頭發展史上新的一頁。
(一)一、二、三產全麵發展
工業經濟突飛猛進。全村現有各類企業60多家,2007年全村工業產值達到1964億元。愛伊美製衣有限公司已成為全國最大羊絨服飾出口生產基地和全國服裝銷售、利稅“雙百強”企業,大衣、西服雙雙榮獲出口免驗資格。傳統農業得到提升。經過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大力實施“科技興農”戰略,建立高科技蔬瓜種子種苗基地、植物組織培養中心、農業觀光示範區等,初步形成集“精品、高效、創彙、生態、觀光農業”於一體的發展格局,村民直接從事農業的人數已降至勞動力總數的8%,2007年實現產值1762萬元,創曆史新高。以房地產開發、園林綠化、生態旅遊為主的第三產業蓬勃發展。房地產公司在穩定現有市場外,進軍寧波房地產市場。園林公司已被建設部授予園林資質一級企業,綠化業務拓展到北京、上海、福建等全國20多個省市;生態旅遊方興未艾,前來旅遊、觀光、考察的中外人士絡繹不絕,其中副省級以上領導達380批次,將軍100多名,來自美、日、英、法等50個國家和地區的外賓520多批次。旅遊區被授予首批“國家AAAA級旅遊區”稱號,2007年旅遊門票收入1810萬元,綜合經濟收入達7500萬元。
(二)生態環境更加優美
村裏根據“擴大規模、完善功能、優化環境、提高品位”這一總體要求,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牢固確立“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的科學發展觀,結合旅遊業景點開發,把生態環境和村莊建設緊密相結合,實現村莊環境的持續優化。在20世紀90年代初村裏成立的“環境保護委員會”,對村裏引進的項目實行一票否決製,至今已累計否決了46項經濟效益好但有汙染的項目。近年來,又先後投入8100多萬元,全麵實施“藍天、碧水、綠色”三大工程,興建農家樂園、將軍林、音樂噴泉廣場、石刻窗花館等生態景點20多處,全村呈現出綠樹成蔭、碧水環流、花果相間、百鳥和鳴的江南田園美景,實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2001年,還通過了ISO14000國際環境管理體係認證,使村莊生態環境建設走上了國際化、製度化、規範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