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墅的廚師,把這一手西式的早餐做的很漂亮,法國吐司,煎雞蛋,香腸,還有兩隻切得很漂亮的獼猴桃,以及一杯熱咖啡,光是看起來就有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吃起來也還不錯。
李逸帆隨手抖開了放在餐桌一旁的報紙,開始看了起來,這是一份新加坡出的英文報紙,裏麵有很多東南亞一帶,以及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方麵的經濟信息。
突然李逸帆看到一條消息,上麵寫著DSI經營狀況不佳,福特調整澳洲地區汽車產量,DSI連續虧損,英國橡膠於輪胎公司,打算出手的消息。
當看到這條新聞的標題的時候,李逸帆瞬間就是頭腦一陣,昨天他一直在琢磨著該如何在國內汽車產業發力的時候,在這個產業裏尋找一個合適的突破口,可是卻一直沒有想到什麼太好的門路,可是當看到這條消息的時候 ,他突然有了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自己所一直尋找的東西不就是在這裏呢嗎?
眾所周知,汽車生產看似簡單,可是相對而言,這卻是一個國家綜合科技能力的表現,因為一輛車的製造,可以說是涉及到機械設計,精加工,組裝,以及化工生產,光學工業等等綜合方麵的工業成果。
而華國的汽車產業,可以說是大而不強,即便是到後來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的時候,也同樣如此,在很多關鍵的點子上,都是被外國企業卡著脖子。
生產一輛汽車,最主要的部件,就是三大件,發動機,變速器,和底盤!
這三樣相對於國內的那些車企而言,發動機和底盤還是相對比較好模仿的,可是這變速器,卻成了一直卡在國內自主品牌汽車製造商脖子上的一個緊箍咒。
即便是到了十年之後,也是如此,國內的那些汽車製造企業,到了那時候,也依舊是沒有幾家,能夠完成自動變速器的設計於獨立生產的。
上輩子的時候,李逸帆可是沒少玩車,從幾萬塊的國產車,到上百萬的進口車,他都玩過,那駕駛感受就不用提了。
雖然國產車的整車製造的水平一直在提高,可是和外國車企的水平比起來,卻是差距巨大的。
尤其是在變速器方麵,我們和國外那些汽車巨頭比起來,差距就一直很大。
這小小的變速器,看似簡單,但是製造起來卻非常的困難,甚至當國內的一些企業,可以製造變速器之後,可是這種自動液壓變速器裏麵有很多的關鍵元器件,卻還是需要從國外進口的。
電子方麵的東西暫且不說了,就算裏麵的很多油路管,這就不是國內的企業能夠製造的出來的。
一根Z型的小拇指粗細的鐵管,要把這樣的鐵棍加工成管子,這裏麵的工藝含量就不是國內的工藝水平所能夠達到的。
剩下的什麼液壓變矩器裏麵所需要的滾珠什麼的就更別提了,這些都是需要進口的。
加工上的障礙還好說,關鍵就是這種自動變速器上麵的技術專利壁壘,這就很難突破,其實當4檔或者6檔自動變速器大規模的上市之後,裏麵的設計思路,大家隻要打開來研究一番,就很容易明白了。
可是當你要重新設計一個新的變速器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前麵有很多的技術障礙壁壘,在擋著你,這也是一直困擾著國內變速器領域發展的關鍵。
而這時候如果自己要是能夠收購這家DSI公司的話,那麼自己在未來國內汽車行業大爆發的年代,就絕對是開了一個好頭。
要知道這家DSI公司可是目前世界上,僅有的兩家獨立變速器設計和生產企業之一,另外一家就是大名鼎鼎的日本的愛信精工。
澳大利亞的這家DSI雖然在技術上,和日本的愛信精工有著不小的差距,可是好歹人家也是世界上第二家獨立於汽車製造企業之外的變速器設計和生產製造廠商,有著幾十年的技術經驗積累,算是一家老牌的企業。
而最關鍵的是,現在DSI的處境不是太好,如果要是現在下手的話,倒是一個好時機。
這DSI公司,說起來也算是曆史久遠,開始於上世紀的1928年,後來還一度被美國的博格華納所收購,可惜生不逢時,因為世界上一般的汽車製造企業,都有自己專門的變速器生產部門,他們能夠接到的訂單也一直不是很多。
而現在他們更是麵臨經營不善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