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後,當國內的經濟發展到了瓶頸,當房地產經濟,已經把國內的民生搞得怨聲載道,國家也意識到在這樣下去不行,必須要給國內的經濟體製進行轉型的時候,那時候自己該怎樣來麵對?
到時候自己手裏已經掌握了足夠的資金,可以說即便是自己家族手裏的產業全部倒閉,自己也完全不用為了錢而操心。
可是難道就這樣了嗎?拿著足夠的錢,去當個富家翁就算了嘛?
重生一回,難道就不能轟轟烈烈的為自己,為國家,為民族謀取更多的福利了嗎?
事實上自己完全可以,現在的華國可以說是機會遍地,尤其是有著比現在的人們多著十幾年未來生活經驗的李逸帆。
他所掌握的信息,可是現在很多人所不了解的。
就比如誰會想到,現在不過年產銷量二百多萬輛汽車的一個國度,隻用了十年時間,就能夠成為年產銷量過千萬的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
誰能想到十年之後,華國的國力,會超越日本,成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這些就都是機會,隻要把握的話,自己完全可以在國內建立一個不弱於美國豪強的大型財團!
現在的國內經濟形勢,看似風光,可是其實卻是暗流不斷,我國前十年所依賴的外貿型經濟,尤其是輕工業產業,現在已經發展到了極限。
最近美國和歐盟,都有對國內的外貿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的傾向,而美國人更是一再的指責國內在操縱彙率,不斷的在彙率問題上對政府施壓。
所以現在國內的經濟形勢,也許是看著很好,但是現實裏並不是那樣的美好。
這也是未來十年國內為何會把拉動經濟發展的寶壓在房地產行業身上的主要原因,不過這也就意味著有很多機會,在這個時候突然出現了。
未來的十年,國家把帶動國家經濟發展的責任,主要都放在了房地產行業,和汽車產業之上,而這兩個行業,即便是在將來,也絕對是大有搞頭的產業。
那麼自己為何不在這方麵下點功夫?
房地產行業未來肯定是個暴利行業,這是毋庸置疑的,而且自己也已經積攢了不少的土地資源在手裏。
將來隻要風潮一起,自己就可以放手施為了,而另外一方麵,自己也打算從房地產行業的原材料方麵下手。
像水泥這類高汙染,行業門檻低,競爭激烈的產業,自己就不打算參與了,他想要幹的是高端的特殊建材行業。
也就是特殊鋼產業,這可是個黃金領域,隻要運作得當,在後期的研發上麵,舍得下老本的投資,那麼十年的時間,足夠他在未來的其他特殊鋼領域,取得一定的發展了。
隻要拿到一些特定的材料技術,那麼將來這個產業,就會給他帶來源源不斷的資金。
而另外一方麵就是要從汽車領域來著手了,未來的十年,可是國內汽車產業騰飛的十年,這時候要是在不插上一腿的話,將來在想進入,可就沒機會了。
可是汽車領域,該從什麼方麵著手呢?
這汽車領域,可不像房地產行業那樣入門門檻比較低,也不像特殊鋼領域,自己還有李安妮提供的基礎,這個領域,對於李逸帆來說可是一個全新的空白。
汽車他開過很多,可是說起研發製造,他可根本就沒參與過,更是不知道一輛車是如何造出來的。
不過他卻很深刻的了解過未來十年國內汽車市場的走勢,可以說自從國家製定了以汽車和房地產為主的兩條產業鏈作為未來的經濟發展的主導之後,國內的汽車產業,完全可以用群雄並起來形容。
不光是國外的知名廠商,大手筆的在國內投資建廠,就連很多國內的企業,也開始紛紛的進入到這個行當。
而且在十年之後,國內的那些自主品牌的汽車製造商,已經漸漸的形成了氣候,雖然還不能和國外的那些大佬們分庭抗禮,但是總算能夠囫圇個的開始造車了,而且造的車子還似模似樣,像是那麼一回事。
但是自己具體該怎麼運作,然後進入這個領域呢?李逸帆感覺有些頭疼,畢竟汽車行業的入門門檻,可是相當高的,不但對入行的人對這個產業的知識了解有要求,對資金也是有不低的要求的。
到底該從哪方麵入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