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第十四站:法國(3 / 3)

當山坡上的一大片紫色都被花農運回去曬幹做香料,或提取花液做香水後,花田就突然安靜了下來。

不過,被奪走了色彩的花田並沒有衰敗的景象,反而自有一片悠閑自在之意。就好像半生操勞,把子女們養大成人的父母,終於有機會泡一壺清茶,坐在無花果樹下看風景了。雖然最美好的風景已經被孩子們帶走,但看著走向新生活的他們,父母便老懷安慰,人生也因此而圓滿了。

在我來之前,曾經把普羅旺斯想象得特別美。當然,真到了這裏也沒有失望,但也並不像宣傳手冊上寫得那樣天上有、地上無。

憑心而論,這樣的景色在北京也能找到。在門頭溝、昌平,我也曾經見過山青水碧、鳥語花香。

但總是有很多人忽視它們,覺得風景都是外國的更美。也許門頭溝、昌平這些地方,聽起來真的不如普羅旺斯優雅,可不能因此抹殺它們的美麗。

美麗的風景在哪都有,喜悅的心情一直在我們身邊,隻是有些時候,我們的眼睛出了問題,看不到如影隨形的快樂,隻是一味地挑來撿去。

行走在普羅旺斯的田野中,和行走在門頭溝的隴道上,不同的隻是一份對異地的新鮮感。因為這一點感覺,快樂就變得強烈起來。

然而,大多數人每天麵對的都是相同的環境——從公司到家裏,和相同的人——同事、家人,就算有時候會去一些娛樂場所和朋友聚會,畢竟也隻占你生命中的一小部分時間。

那麼麵對著一成不變的生活環境,難道我們的快樂就沒有了嗎?非要到遙遠的普羅旺斯,才能找到快樂嗎?

當然不是!

快樂是不能缺少的,哪怕隻少一天,都會如失去了水的魚兒,奄奄一息。

所以,環境不是最重要的,心情才尤為要緊。

走過一大片開滿鮮花的山坡時,一陣悠揚的琴聲傳入了我的耳朵。順著聲音四下尋找,在花海的盡頭有一個沒怎麼經過修飾的紅土磚的小房子,房子旁堆著卷成卷兒的黃色幹草垛。

在一堆較矮的幹草垛上,坐著一個正在拉手風琴的法國老頭,看上去就是這片田的主人,剛剛打理完花田,趁空閑坐在一邊拉手風琴。

這首不知名的曲子輕快而悠揚,每一個音符都混合著花香,飄進我的耳、我的心。

我駐足,認真地聆聽。看到我在看他,法國老頭微笑著點頭示意,並把身子轉了轉,正麵衝向我,拉得更加起勁了。無論是音樂、美術、廚藝還是其他,遇到懂得欣賞的人,勁頭兒就會不一樣了。

這首曲子的前半段是拉給他自己聽的,後半段我相信他是拉給我聽的。

我之所以會注意他,是因為我的爸爸也很喜歡拉手風琴。他是個熱愛音樂的人,可惜年輕時候的種種際遇,讓他沒能從事這個行業,隻能遺憾地把它當成一個業餘愛好。

我小時候的夏天,爸爸就背著一把墨綠色的手風琴,坐在院子裏拉琴。

但這種記憶的片段並不多,一來是他工作忙,沒有太多時間拉琴,二來是我還太小,不懂得欣賞,沒有太過在意。

倒是這幾年,我漸漸地成熟了,爸爸也老了。我開始注意起他的手風琴,也更珍惜聽他拉琴的時光。

爸爸新買了一把黑色的、更昂貴的手風琴,但我最喜歡的還是那把他拉了幾十年的墨綠色手風琴。它身上沉澱下來的,是我們一家共同的美好時光。

爸爸給我下載了很多手風琴名家的曲子,我聽完後覺得一點也沒有他拉得好聽。爸爸笑我不懂欣賞。我承認,在專業方麵,名家當然是高高在上的,但對於我來說,那不是出自爸爸之手,和我沒有感情,無法令我動容。

當把自己的感情放在一首曲子當中時,它就變成了世界上最美的音樂!

音樂是爸爸放鬆自己的方式。他說:“我這個年紀拉琴,不是為了考級,不是為了表演,隻是拉給自己聽,讓自己的心靈在這裏得到釋放。”

每個人都需要一個情感的出口,也許是一根弦,也許是一支筆,也許是一本書。

很遺憾我沒有繼承爸爸的音樂天賦,也沒有刻苦練習的毅力,所以我隻是一個聽眾。但這也很好,手風琴成為了我們心靈相通的另一個交彙點。

他拉琴的時候,我更加明白,自己是多麼愛他。

我聽琴的時候,他會知道,我是幸福的。

“喂,想什麼呢?”小王子拿手在我眼前晃了晃。我這才回過神來,原來那個法國老頭已經一曲終了。

我毫不吝嗇地獻出了掌聲,並衝法國老頭伸出大拇指。他嗬嗬地笑了,說了一句我聽不懂的法語。語言已經不重要了,剛才我們曾在那優揚的手風琴中共同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

“你還沒告訴我剛才你在想什麼呢?”小王子執著的精神貫徹始終。

“我在想,爸爸媽媽想我了,我該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