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第十二站:印度(2 / 3)

後來南斯拉夫爆發了科索沃內戰,很多人都在炮火下無助地呻吟掙紮。德蕾莎就去質問打仗的指揮官:“戰區裏麵有那麼多女人和孩子都逃不出來,他們多麼可憐,難道不能停火讓他們逃出來嗎?”

指揮官聽說過德蕾莎修女的大名,知道她是一個很有愛心的人,然而他很無奈地說:“沒辦法啊,我也想停火,可是對方不停啊。”

德蕾莎毅然決然地說:“那麼隻好我自己去把他們接出來了。”說完,這個好心腸的修女真的冒著炮火走進了戰區。

當雙方的將領聽說德蕾莎進了戰區時,立刻宣布停火,誰也不去傷害這位被愛的光環籠罩的善良修女,於是德蕾莎順利地將戰區中的女人和孩子帶了出來。等德蕾莎一行人走出了戰區以後,兩邊又打起來了。

這個消息傳到了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的耳朵裏,他又敬佩又感慨地歎了口氣說:“這件事連我也做不到。”

的確,聯合國曾幾次對南斯拉夫的內戰進行調停,但都沒能使雙方停火,這簡直是天大的困難,可德蕾莎一進入戰區內,雙方都暫時放下了武器。

如果不是因為德蕾莎擁有一份無私的愛,又怎麼能有如此神奇的力量?誰還能說愛不能戰勝任何困難呢?

在故居裏,擺放著幾樣東西,聖經、鋼筆和一雙鞋子,簡單得幾秒就可以看完。但麵對著它們,我卻遲遲不願意挪動腳步。走過了很多故居,光在北京就有很多處大大小小的王府故居,高牆大院,綠瓦紅磚,屋子裏的擺設透著帝王將相的氣派,連院子裏的一草一木都栽種得別出心裁。但那些隻能讓人感歎昔日的繁華光鮮,和工匠們出神入化的技藝,卻並不能令人從心裏升出敬意。

真是諷刺,敬意和故居裏的擺設居然是成反比的,越是簡單得幾近簡陋的擺設,越是讓人深深地仰視。

對於一些隻供遊人參觀,收取門票費的故居來說,這裏有更高貴的精神——德蕾莎故居並不隻用做瞻仰,還有實際意義,是仁愛會的總部。

如果德蕾莎修女在天堂看到,一定不會責怪人們占用了她的居室,因為修女和誌願者們都在這裏延續著德蕾莎的言行,詮釋著自己對愛的理解。這應該是德蕾莎修女更願意看到的吧。

把德蕾莎修女的故事寫出來是很容易的,不用太高的文學修養就能現於紙上。但能像修女一樣做到這一切卻極為困難,要用全部的時間和血汗,才能使心中的愛毫無保留地流淌出來。

人要有多少能量,才能把這一切奉行終生?也許,這就是夢想吧!

2.滴在心裏的淚珠兒——阿格拉城

整個上午,我都在拖拖拉拉,故意起得很晚,吃飯的時候挑來挑去。原因隻有一個:想拖延出發的時間。

對於玩,我一向都是說風就是雨,絕不拖到下一秒,恨不得穿好鞋子就出發。但今次我卻變得磨嘰,因為即將要去的地方,是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泰姬陵!

據說月色下的泰姬陵是絕美的,所以我才一再拖延,想等晚上再動身。

雖然行動拖延,但心中卻是癢癢的,終於在下午忍不住了,拉起小王子就奔向傳說中最完美的建築。

對於泰姬陵的向往,不止於一個美侖美奐的建築那樣簡單,更因為在它背後,還有一個令所有女人都怦然心動的愛情故事:

那時,他還不是名噪天下的帝王,她也隻是一個漂亮的女子。一個莫名美好的午後,她獨自玩耍,他隻無意地瞥了一眼,便驚為天人,從此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