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富貴逼人——蘇黎世
“你相信嗎?我們的腳下踩著的都是黃金!”站在蘇黎世的大街上,我打趣地向小王子說,好像整條蘇黎世街都是我的。
在蘇黎世,人人腳下有黃金。不僅是因為它是瑞士的金融和經濟中心,更因為在班霍夫大街下,也就是我們正在行走著的大街下,就是人們口中的瑞士銀行金庫。
提起黃金、金融、經濟這些詞,腦海中總會浮現起一個物欲橫流的都市,美侖美奐的高樓大廈、奢華名店林立、一輛輛新得像剛出廠的跑車穿俊在街上,當然,少不了一身名牌的俊男美女們。
但蘇黎世和這幅場景相差甚遠,以上場景更像一個張揚又粗俗的暴發戶,而蘇黎世則有內斂而端莊的美。
假使拿人作比喻,我認為蘇黎世像一位大家閨秀。不是富二代,而是幾世的名門望族。即使家財萬貫,也不拿出來炫耀,更不會和人鬥富攀比;不會把金銀鑽石都戴在身上,但隻要隨便點綴一顆,便錦上添花;穿的不一定是綾羅綢緞,也不一定出自大師之手,但一定幹淨體麵,剪裁得體,細看領子袖口處,連一個汙點也不會有;走起路來端莊大方,不搔首弄姿,但風韻天成,一舉手一投足都帶著迷人的魅力。與人交流時還未開口先微笑,既不是大大咧咧的瘋笑,也不是羞澀小氣的怯笑,嘴角揚得恰到好處,透著從容與自信;話一開口如春風入耳,不霸道囂張,也不咄咄逼人,但絲絲入扣,在情在理,讓人從心裏折服。
這位大家閨秀,不用傲氣添色,不用金錢添彩,隻隨意往那裏一站,就是從骨子裏透出的高貴大氣。
這就是蘇黎世帶給我的感受,富貴內斂,但卻有一股逼人的氣勢直撲而來。
站在街上,沒有想象中的車水馬龍,人流不多,跟北京、上海一些大都市比起來簡直就是空空如也。
兩邊的街鋪都是歐式風格,白色的建築配上高高的圓頂屋,第一層臨街的窗子多數都搭了一個白色的小帳篷。
偶然間,我們走過一間證券交易行,灰白色的大樓配上一些金融符號,高高在上的氣勢立時顯現了出來。
交易行門前並沒有太多人,偶爾有人從門口進進出出都是步履穩健,帶著一臉凝重的表情,不知道心裏是不是在想著一筆筆交易?
每個人都在為金錢忙碌,奮鬥終生。區別在於,有些人隻為金錢忙碌,而有些人還會為更多的事忙碌,比如夢想,比如愛情。
也許後者最終擁有的金錢並不如前者多,但快樂幸福會降臨身邊,那是更加美妙的人生。
轉身欲走,我一抬眼間,竟然看見一棵菩提樹,安靜地站在交易行的旁邊,垂首低眉,看著眼前的繁華。不知道它都見證了什麼?
停停走走,不知不覺間來到了蘇黎世的國家博物館。一個維多利亞式的大建築高高聳立,雍容華貴。想多了解瑞士的曆史、文化,來到這裏是最好的選擇。
博物館樓上是一個很大的廳堂,裏麵擺放著歐洲中世紀的武器,長劍、甲胄、軍旗等。
其他展廳還有祭祀用的聖物、古代家具、古董鍾表和房屋裝飾等等。走完一圈,就可以大略地看到瑞士的變遷。
“哇,這裏真好,有這麼多的曆史遺跡。我的星球太小了,什麼也沒有。當然,也小得根本擺不下這些。”小王子羨慕地說。
“每個國家的曆史都不同,有的幾千年,有的才幾百年。”我解釋道。
曆史真是個耐人尋味地東西,沒有它,就失了厚重感。有了它,又很容易被幾千年沿襲下來的頑疾困擾。
曆史不僅存在於記憶中,是有物質的痕跡所循的。它是一種見證,立於歲月長河之上,靜靜地看著一幕幕的喜劇和悲劇,而這些,終將又變回曆史,守護著子孫後代。
有多少年的曆史並不是最最重要的事情,因為人們終是活在當下的。逝去的可追憶,可祭奠、可警示,為的是活好這一刻。前一秒做對了什麼或是做錯了什麼,都是過去時,下一秒還未到來,把握不了。伸出手去,能抓住的,隻是現在。
也許沒有過去的包袱,人會走得更加輕鬆。
我從小很喜歡瑞士,和平、中立,一個從沒有打過仗的國家,卻有著精良的軍隊,還有全世界都在使用的瑞士軍刀。
生活在這樣一個不受戰火紛擾的國家,絕對是一種幸福。尤其是對於那些終年都處在戰火中的國家的人民來說,更是如此吧。
在瑞士逛街,會發現很多鍾表店和賣瑞士軍刀的商店。瑞士名表是奢侈品,我是買不起了,隻能飽飽眼福。但瑞士軍刀還是要擁有一把的,這也是我小時候的夢想。
挑來挑去,選中了最經典的一款紅色瑞士軍刀,揣在身上,走路也好像更有勁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