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拋棄了王鐵人的刹把(十)瀟瀟易水(1 / 2)

第一章拋棄了王鐵人的刹把(十)瀟瀟易水

春日的陝北,盡管日上三竿,卻依然寒意料峭。

司機老王已經催促第三遍了。這次,它的理由相當的正當。再晚,當天就到不了馬嶺了,

我走向隊部,不管怎樣說,走之前,我都應該和麻臉打個招呼,可是我連敲了三次門,房子裏麵都沒有反映。

指導員王強從井上趕了回來,他對我說:“大了,真的大了,你又不是不知道,麻臉平常滴酒不沾,昨晚喝了那麼多,估計今天一天都起不來!”

我默默地整理起我的行李。

當了副司鑽和司鑽後,我把大部分業餘時間都利用在了學習金庸、古龍、梁羽生的全套武俠小說上。當了大班司鑽後,我住在了井上,上夜班的機會少了,閑暇時間更充分。那段時間裏我又開始繼續我在初中和技校時練習書法的愛好,從清瘦正楷的柳體開始,臨摹過魏碑,研習過金文和甲骨文,喜歡過大氣磅礴,不受約束的王氏父子和米芾、張旭的狂草,後來還模仿過一段時間四川一字書法家侯玉傑的“虎”字,曾煞有介事地托管理員買來宣紙,篆刻印章,把自己的塗鴉冠以“作品”的名義,分贈過幾個要好的朋友和我的四個鐵杆同學,也曾經在公司工會組織的書法大賽中榮獲過榮譽。1998年冬天的工休期間,還曾背著幾副自以為不錯的“作品”專程去西安請教過專家的指點,得到了“筆自胸中起,峰向膽外生”的不知是好還是壞的評語。

三大本工作筆記,是我當大班司鑽期間,記錄的這個隊所有職工以及將近十年來從這個隊調入調出的近百名職工的工作簡曆,麵臨作業風險,尤其是麵臨鑽井平台作業風險的第一反映,以及在經曆風險後的,對當時的風險如何感知?如何反映和如何應對的詳細紀錄。我曾有誌從心理學角度研討一番人對外部風險的感知過程,可惜見識太淺,理不出規律,也就不了了之。我想把這個東西送給王強,他當指導員,主管意識形態,興許會對他的工作有點幫助。這個念頭剛一產生,猛然想起了有一次我曾向他炫耀我的研究“成果”時,他竟然嘲笑我是不務正業。罷了,王強不要,我留之也是無用,何況這裏麵牽扯到了近百名實名實姓,有據可查的人的個人紀錄,流傳出去,與我無益。我讓一個小徒弟把那三大本筆記扔進了炊事班的鍋爐。

釣魚用的兩根海杆、三根手杆及其他全套附件設備,是黑臉當政期間,為積極響應黑臉提出的所謂新生活方式時黑臉獎勵的,也有我自己陸續購買的。這些東西曾改變和豐富過我的業餘愛好,錘煉過我於無聲處聽驚雷的定性,但卻終無法使我變成釣魚高手。我把它留給了劉海,喜歡釣魚的劉海早就對我的這些還算先進的設備垂涎三尺,君子贈人以所愛,也算是留個人情吧。

《易經》中說:君子固本。我不知“本”為何物?從何而“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