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2日,美國參議院跟眾議院多個委員會舉行了“肝素危機”聽證會。2008年4月29日,美國眾議院能源與商業委員會下屬監管調查分會召集聽證會,將百特事件推向了高潮。當天出席聽證會的,除了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主管官員、事件所涉製造公司美國百特以及原料供應商美國SPL公司的負責人,還包括三位受害人家屬代表。
聽證會上,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藥品評估與研究中心主任珍妮特·伍德考克(Jenet Woodcock)重申了這一調查結果:“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工作作出的推斷,懷疑是人為汙染,不過還沒有被證實。”國會議員們並沒有善罷甘休,矛頭轉向了美國SPL的首席執行官戴維·斯特魯恩斯(David Strunce),這位爺當時估計是嚇得腦子壞掉了,他戰戰兢兢地說:“近年,肝素鈉原料短缺,價格上漲,不排除個別原料提供商受利潤驅使,人為摻假。”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官員瑞吉娜·布朗(Regina T. Brown)現身聽證會,她是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派到常州調查的兩名官員之一,她對著議員們作證,說:“在檢測常州凱普的製藥器械時,發現個別反應器存在刮痕和不潔淨現象,而且缺乏去除雜質的程序。”她曾試圖進一步審查常州凱普的上級原料集中供應商,但均受到一定程度的阻攔,因為一家供應商不容許複印材料,一家供應商不容許進入實驗室進行實地檢測。
瑞吉娜·布朗最後一句話讓當場人員非常震驚:“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沒有法定權力要求中國廠商配合審查。”
聽證會從上午11點持續到下午4點,這是美國曆史上國會議員們對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追問時間最久、態度也最為嚴苛的一次聽證會。瑞吉娜·布朗的話激怒了監管調查分會主席巴特·斯圖派克(Bart Stupak),這位爺氣急敗壞地反複質問瑞吉娜·布朗跟珍妮特·伍德考克:“你們到底知不知道有哪些中國製藥廠在向美國提供活性藥,又有多少家已經接受了審查?”巴特·斯圖派克最後得到的答案是, 321個美國港口,總共才有90個檢查員,而且還不是全職!當時巴特·斯圖派克就氣得要罵娘,可是又能有什麼辦法呢?金融危機已經讓小布什忙得焦頭爛額,根本沒有那麼多資金調撥給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
美國政府問責局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 有過一項統計,從 2002 年至 2007 年,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對中國製藥行業展開的調查案件每年最多隻有21件,而截至 2007年年底,共有 714 家中國製藥機構為美國市場生產藥品或是藥品原料。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專員安德魯·馮·埃森巴赫 (Andrew Von Eschenbach) 在美國政府問責局發布統計數據後就曾公開表示,希望能派調查員常駐中國。
巴特·斯圖派克氣急敗壞,他非常傷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居然沒有法定權力要求中國廠商配合審查,這是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無能,也是白宮的無能。巴特·斯圖派克之所以表現得那麼激憤,是因為他跟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有一段永遠不可能化解的仇恨。
2007年5月14日淩晨,巴特·斯圖派克正摟著自己的老婆勞裏在被窩裏呼呼大睡,他的兒子小巴特·斯圖派克喝得醉醺醺地回到家中。這家夥是個橄欖球運動員,在密歇根州還頗有名氣,但巴特·斯圖派克對這位17歲的少年少有管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