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導言(2 / 2)

事實上,民間對清朝“盛世”的看法和印象,很大程度上也來自對康熙、雍正、乾隆這幾位皇帝個人的功過評價。

康熙勵精圖治,把清朝帶上了發展的快速路。他在位的時期,清朝已經出現了蒸蒸日上的發展勢頭,中國傳統文化也得到了複興。但他統治時期還是出現了明珠、索額圖這樣的權相和貪官,而且內部的政治鬥爭此起彼伏。

雍正即位之後,著手整頓吏治、完善製度,從各個方麵加強了君主集權的統治,保證了國家政令的順利下達。但他本人的刻薄與冷酷,給這個王朝帶來了白色恐怖的氣息。

乾隆時期的經濟和文化呈現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清朝入關後百餘年的發展在乾隆時期結出了豐碩的果實,而乾隆皇帝本人也是一個十分善於營造“盛世”氛圍的太平天子。但也就是乾隆,造就了中國曆史上最著名的貪官和珅。

這個朝代的盛與衰,這三位帝王的功與過,就如一麵鏡子的兩麵,永不可分,也永遠都分不清楚。

清朝是一麵鏡子

清朝是古代的終結,是近代的開始,是延續了兩千多年的皇帝製度的最後發展階段,更是距離我們最近的、最後的一個封建王朝。

它就像一麵鏡子,會時刻提醒我們,過去的中國走過什麼樣的道路,出現過什麼樣的問題,有過什麼樣的經驗,嚐過什麼樣的教訓,又在哪裏繞了彎路。

既然解剖猴腦對解剖人腦有著借鑒作用,那麼分析清朝,解讀清朝,對於思索我們今天的問題,也同樣具有借鑒的作用。

盡管今天和清朝的時代環境不同,但在麵對類似的發展問題,包括個人發展的道路時,應該如何去處理,怎樣去權衡,我們盡可以從清朝尋找經驗和教訓。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如果時常以清朝為思索的對象,那麼就會從中找出變局中的玄機,就會從中吸取失敗的教訓,就會從中探尋成功的經驗。

它會提醒我們不要走那些前人已經走過的彎路,更會提示我們如何避免那些導致失敗的亂局。

這就是清朝的價值,就是清朝能夠被人們不時提起的意義。

把這麵鏡子帶在身邊,它會帶給你感受曆史的樂趣;把這麵鏡子放在心裏,它會帶給你解讀曆史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