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更年期女性常見疾病的防治及保健(22)(2 / 3)

中藥療法

大多數的更年期女性是因為缺乏雌激素而造成的,典型症狀:尿頻、尿急、會陰部不適、膀胱脹滿感,咳嗽、打噴嚏、站立或體力活動時漏尿;性交時有時有疼痛。常見的有脾胃氣虛和腎虛這兩種證型。

1.脾胃氣虛表現為臉色偏黃,說話沒有力氣,治療以補中益氣湯,並加重升麻、柴胡、黃芪的用量。方解:人參、白術、甘草益氣補脾,黃芪、升麻、柴胡升舉陽氣。

2.腎虛表現為臉色偏白,腰酸,白帶清而多,治療以濟生腎氣丸為主,加桑寄生、續斷、菟絲子、肉蓯蓉、鹿角霜。方解:桑寄生、續斷、菟絲子、肉蓯蓉、鹿角霜為補腎之品。

針灸療法

對於壓力性尿失禁,藥物治療通常無濟於事,一般采取非手術治療。

中醫認為人之所以會出現尿失禁的情況,是因為腎氣虛,中氣下陷導致。

因此,治療時多采用補益腎氣,提升中氣為主。民間常用艾灸神闕、關元、中極、湧泉等穴位,其具體方法是:點燃艾條,在以上諸穴位輪換熏,每個穴位處感到灼熱難忍時換穴再灸,一般一次需要半小時。每日1次,連續灸1周,如果症狀消失,即可停灸。再次複發時,如法再灸1周。

如此反複施灸,可很快控製病情。

二、更年期泌尿係感染

由於雌激素減少,尿道黏膜發生退行性改變,免疫球蛋白和有機酸含量減少,局部抵抗力下降,也是泌尿道感染的高峰期。據統計,更年期後,尿道感染每10年增加1%~2%。泌尿道感染中,尿道炎和膀胱炎這樣的下泌尿道感染最為常見,一般來說,它不是一種什麼嚴重的疾病,隻是有一些尿頻、尿急、尿痛之類輕微的不適,而且一經治療,很快就能有好轉。於是許多人並不對它加以重視,吃幾天藥,覺得沒事了就停藥了。這樣,容易讓少數致病細菌躲過抗生素的攻擊,幸存下來,到了適當的時機,它們就會卷土重來,引起複發,而且這時細菌還會產生耐藥性,使以後的治療更加困難。

如果尿道炎和膀胱炎沒有及時、徹底地治療,細菌沿輸尿管向上蔓延,侵襲到腎髒,就會發生“腎盂腎炎”。病情嚴重得多,會有背痛、發熱、寒戰、全身不適等症狀,有時還可能有惡心、嘔吐。治療起來也更複雜,如果轉成“慢性腎盂腎炎”,長期反複發作,會使腎髒外形凹凸不平,兩個腎髒變得大小不一樣,腎功能受到損害,甚至發展成“尿毒症”!

更年期泌尿係感染的易感人群

泌尿係感染是更年期或老年期婦女常見病,特別是老年期發病率可達20%,是年輕婦女的3倍。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其主要原因也是與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有關。因為女性尿道及陰道遠端均起源於尿生殖竇,也含有雌激素受體,同樣是對雌激素敏感的器官,隨著雌激素水平下降,尿道與陰道一樣都發生萎縮,並變得短窄和僵硬,尿道黏膜萎縮變薄,同時黏膜下血管網也萎縮,膀胱尿道括約肌張力減弱,致使尿道閉合力下降,故易發生尿失禁和萎縮性膀胱炎。這些改變雖是屬於生理性,但也成為尿路感染的條件。由於體內雌激素水平下降後,陰道內酸性環境改變為中性或堿性,使陰道內致病菌容易生長繁殖,成為老年婦女泌尿係感染的來源,特別是在老年婦女尿道閉合力下降的情況下,易致尿路上行性感染。

常見的更年期泌尿道感染

1.排尿異常老年人的膀胱容量為年輕女性的一半左右,因此當尿液積聚稍超過其容量時,就會引起不受抑製的膀胱收縮而感尿意。因此50歲以上的女性,夜尿開始增加,老年女性約64%有夜尿的症狀,每天晚上至少要起床排尿2~3次,這與膀胱功能改變以及失眠有關,大多同時伴有尿頻、尿急、排尿困難、灼熱感等。但臨床檢查無明顯的泌尿道感染征象,尿培養也未發現致病菌。上述症狀在老年女性出現,曾被稱為尿道綜合征,與老年女性膀胱和尿道一係列解剖上的變化而引起排尿功能異常有關。更有甚者出現尿失禁,即自己無法控製地排尿,以致尿液不自覺和不停地從尿道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