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寄語
一個人如果下決心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隻要有恒心,有毅力,一定會使他戰勝困難,心想事成,如願以償。
缺陷與成就
有一個小男孩患了小兒麻痹症,然而當時的醫學特別落後,無法挽救他,很不幸他成了瘸子。因此,他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都是在陰影中度過的。在這個世界上,他是一名需要照顧的人,說白了,他就是“殘廢”。在別人或憐憫、或嘲笑、或漠然的眼光中,他的內心充滿了自卑。他被自己的缺陷深深地擊中了。他的名字叫羅斯福,美國人。
那個男人太高傲了,他的思想情緒特立獨行,充滿了叛逆精神,為此,皇帝很討厭他,想狠狠地教訓他一次。如果砍他頭,那也罷了;但是,皇帝下流地閹割了他的生殖器!這種奇恥大辱幾乎可以毀滅一個男人的一生啊!無論生理上還是心理上,他都不再是一個正常人,甚至連“殘廢”的稱號也不配!他是誰?他是司馬遷,中國人。
他是一位米穀商人的第二個兒子,家庭富足,但他卻認為自己的童年並不快樂,因為他自小便是個駝子。行動不便且不說,在別人眼中,他常常淪為小醜、笑料。他是孤立的、孤獨的,世界與他之間一直拉開著巨大的距離,他難以逾越那道鴻溝。他成了一個“生活在別處”的人。他叫阿德勒,奧地利人。
羅斯福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在美國家喻戶曉。司馬遷發奮著述,終成輝煌巨著《史記》,在中國也是婦孺皆知。阿德勒則不為多數人了解,但是,他獨樹一幟的心理學思想卻與弗洛伊德並駕齊驅。
他們的成就與他們的缺陷形成鮮明對照。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中認為,成功者離不開自卑,他們必須在自卑的動力驅使下,走出自卑的陰影,在更高、更遠的地方尋找生命的補償 。
感恩寄語
看來,自卑也沒什麼好可怕的,缺陷隻是身體上的,心靈健全就可以。自卑既可以毀滅一個人的鬥誌,也可以促成一股巨大的精神動力,使人在絕望中奮起,爆發出燦爛炫目的光芒 。
一念之間
一個下崗女工,經不住壞人的誘惑,正準備收拾行李跟這個人去南方做三陪女,好在她的姐姐在車站攔住了她。她哭著跟姐姐回來後,先是擺地攤,後來賣早點,接著又跑化妝品生意。三年後,她已經擁有一個較大的美容院和一個不大不小的餐廳了。別人問她是什麼力量使她獲得了成功,她深有感觸地對別人講:“做人,就在這一念之差之間分出了強者和弱者。 命運就在一念之差中發生轉折。而人的理念和人的追求是分不開的。追求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遠比追求某種需要重要得多。”
看見別人仍是一臉茫然,她就講了這麼一個故事:
曾經有個孩子跟著父親去參觀凡·高故居,父親告訴他凡·高的許多畫是價值連城的。當他看過那張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後,就問父親:“凡·高在世界上這麼著名,難道不是 百萬富翁嗎?”父親答:“不,恰恰相反,凡·高是個連老婆都沒娶上的窮人。”
第二年,他又隨父親去了丹麥。在安徒生的故居前,他又困惑地問:“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宮裏嗎?”父親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兒子,他就生活在這棟閣樓裏。”
20年後,他在回憶童年時說:“那時我們家很窮,父母都靠出賣苦力為生。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一直認為像我們這樣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麼出息的。好在父親是個水手,走南闖北聽過許多故事,於是我也就認識了凡·高和安徒生。這兩人告訴我,上帝從不舍棄卑微的人。”
他的名字叫伊東·布拉格,是美國曆史上第一位獲普利策獎的黑人記者。
講完故事,她說:“隻要你願意,你總有可以向社會奉獻的價值,同時贏得你做人的尊嚴。”
感恩寄語
人的生命是寶貴的,之所以寶貴,就是因為它承載著許多的價值。上帝給每個生命都賦予了很多的價值,其中有許多是金錢無法買到的。維係這些高價值的東西,需要健康向上的心靈。而你心靈深處的自信,正是維係你所有價值的動力。
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是殘疾人成功者的典型代表。當她生理上麵臨不幸的時候,她是如何成大事的呢 ?
海倫剛出生時是個正常的嬰兒,但當她19個月大時,卻變成了又盲又聾的小啞巴。
生理的劇變,令小海倫性情大變,稍不順心,她便會亂敲亂打,野蠻地用雙手抓食物塞入口裏;若試圖去糾正她,她就會在地上打滾亂嚷亂叫,簡直是個“小暴君”。父母在絕望之餘,隻好將她送至波士頓的一所盲人學校,特別聘請一位老師照顧她。